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甘薯黑痣病
中文名称:
甘薯黑痣病
类型:
病害
危害作物:
甘薯
危害病症:
主要为害薯块的表层。初生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灰黑色霉层,发病重的病部硬化,产生微细龟裂。受害病薯易失水,逐渐干缩,影响质量和食用价值。我国甘薯产区均有发生。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MonilochaetesinfuscansEll.etHalst.exHarter称薯毛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早期产生的菌丝无色,后变成黑色。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基部略膨大,具隔膜,长为40~175um,分生孢子梗上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或稍着色,圆形至长圆形,大小12~20×4~7(um)。
发生因素:
病菌主要在病薯块上及薯藤上或土壤中越冬。翌春育苗时,引致幼苗发病,以后产生分生孢子侵染薯块。该菌可直接从表皮侵入,发病温限6~32℃,温度较高利其发病。夏秋两季多雨或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及盐碱地发病重。
防治措施:
(1)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秧苗。(2)实行轮作。(3)必要时采用高畦或起垄种植。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