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高粱北方炭疽病
中文名称:
高粱北方炭疽病
类型:
病害
危害作物:
高粱
危害病症:
重点为害叶片、叶鞘和籽粒。叶片和叶鞘染病现紫红色小病斑,后期中间略呈灰白色,大小仅1.0~2.5×0.5~1.5(mm)。发生严重的,叶片上布满病斑,整个叶片变成火红色,迅速干枯。有些高粱品种上,病斑呈椭圆形至梭形,大小3~5×2~3(mm)。种植在贫瘠或缺肥土地上、叶色黄绿的高粱染病后,容易被极细交链孢菌二次寄生,在病斑周围现数圈紫红色轮纹,最后形成椭圆形大斑,大小可达20~40×10~20(mm),尤其是旗叶上的症状最明显。籽粒染病在籽粒上现紫红色细小的斑点。
病原物及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参见玉米眼斑病。但为不同的生理小种。
发生因素:
病菌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发病程度与品种及当年7~8月气象条件有关。东北三省7~8月份气温低、降雨次数多、降雨量大可能大流行,引致高粱“翻秸”。
防治措施:
(1)选用适于当地的抗病品种。(2)收获后及时清理秸秆,及时耕翻,以减少菌源。(3)种子处理方法见炭疽病。(4)增施有机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防止生育后期脱肥,提高抗病力。(5)药剂防治参见高粱炭疽病。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