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资源 > 特色资源列表页 > 资源详情
银锭夜蛾
- 中文名称:
- 银锭夜蛾
- 类型:
- 虫害
- 危害作物:
- 大豆、胡萝卜、牛蒡、菊花等菊科植物
- 危害病症:
- 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
- 发生因素:
- 在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年生2代,以蛹越冬,幼虫于6~9月出现,在吉林6月下旬幼虫为害菊科植物和大豆,7月中旬老熟幼虫在叶间吐丝缀叶,结成浅黄色薄茧化蛹,8月上旬羽化为成虫。
- 形态特征:
- 成虫体长15一16mm,翅展32mm,头胸部灰黄褐色,腹部黄褐色。前翅灰褐色,马蹄形银斑与银点连成一凹槽,锭形银斑较肥,肾形纹外侧具l条银色纵线,亚端线细锯齿形,后翅褐色。末龄幼虫体长30一34mm,头较小,黄绿色,两侧具灰褐色斑;背线、亚背线、气门线、腹线黄白色,气门线尤为明显。各节间黄白色,毛片白色,气门筛乳白色,围气门片灰色,腹部第8节背面隆起,第9、10节缩小,胸足黄褐色。
- 防治措施:
- (1)农业防治。合理进行种植布局,避免银纹夜蛾寄主作物连作、间作,减少其转移为害。收获后清除田间落叶,消灭虫蛹。利用幼虫的假死性,可摇动植物,使虫掉在地下集中消灭。(2)物理防治。成虫发生盛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3)药剂防治。在幼虫3龄前喷洒青虫菌粉剂(100亿孢子/克)1 500倍液,或Bt乳剂(100亿孢子/克)800~1 2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 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10%杀灭菊酯2 000~3 0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乳油6 000~8 000倍液,或10%氰戊菊酯2 000~3 000倍液,或2.5%氟氯氰菊酯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10%吡虫啉乳油2 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