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
- 检索词:shi, jun
共检索到18条 ;
- 时间
- 相关性
张佳宝订阅系统将在资源更新时把订阅内容推送到您邮箱。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封丘农业生态国家试验站站长。
1957年出生于江苏高邮。1982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0年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农业工程系/菲律宾大学获土壤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1992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7年被评聘为研究员、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199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合作研究1年;1997~2002间,分别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土地与粮食学院、CSIRO 水土研究所Griffith实验室;德国Hohenhem大学土壤系、Heidelberg大学环境物理所;日本九州大学生物生长环境模拟实验室等开展为期2~3个月短期合作研究共8次。2005年和2011年两次被科技部聘任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目前兼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土壤肥料与植物营养学报》、《生态学杂志》、《土壤》和《土壤与作物》等期刊编委等。
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健订阅系统将在资源更新时把订阅内容推送到您邮箱。
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系
何健,籍贯江西南康,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资源微生物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环境生物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农业大学“133重点人才工程”优秀骨干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教学:基础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学实验,现代微生物研究技术与方法。研究方向:环境微生物学与环境工程,除草剂微生物降解菌株、基因资源发掘和除草剂降解代谢机制研究。
刘玉军订阅系统将在资源更新时把订阅内容推送到您邮箱。
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1997年6月-至今: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植物科学系任教 2001年7月-2004年8月:西藏农牧学院林学系任教(系主任,党总支副书记;中央国家机关第三批援藏干部,挂职锻炼) 1992年12月-1997年6月: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理学部读书,获理学博士学位 1988年7月—1992年12月:河北林学院(现与河北农业大学合并)基础部植物生理教研室任教,教研室副主任 1985年9月-1988年7月: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系读书,获农学硕士学位 1981年9月-1985年7月:山东农业大学林学系读书,获农学学士学位 1979年9月-1981年7月:山东省诸城市第一中学读书
潘秋红订阅系统将在资源更新时把订阅内容推送到您邮箱。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1986年7月,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热带作物专业本科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1999年6月,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硕士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3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博士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 1986年7月至2003年7月,在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工作,从事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和热带作物抗逆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工作; 2003年7月至2005年9月,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开展温度胁迫下植物水杨酸信号产生和转导机制的研究; 2005年9月至今,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工作,从事葡萄酒化学和葡萄酒分析的教学,以及酿酒葡萄风味代谢与调控的研究工作。
雷廷武订阅系统将在资源更新时把订阅内容推送到您邮箱。
研究员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雷廷武,男,1958年2月生,湖北洪湖人。1988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89年1月~4月:为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持续农业研究所访问学者;1994年12月~1998年4月,先后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系作高级访问学者,美国普渡大学USDA-ARS国家土壤侵蚀研究实验室博士后。1998年至今为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5月~2002年4月:任中国农业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教授;1998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及“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2010年,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8月~2007年4月,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代常务副主任。
王凤新订阅系统将在资源更新时把订阅内容推送到您邮箱。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王凤新 男,汉族,1973年3月生,山东日照人,1997年入党,博士,博士生导师,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武威科学观测实验站副站长。1992年9月--1999年4月,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本科生、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9月--2003年7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专业博士研究生。1999年5月--2000年8月,在山东水利科学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2003年8月到现在,先后任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专职学术秘书、中国农业大学讲师、副研究员、副教授、教授。
李常保订阅系统将在资源更新时把订阅内容推送到您邮箱。
研究员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李常保,男,1972年生,中共党员,博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分别于1996年、1999年及2006年获山东农业大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1999年7月-2010年3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3月至今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工作。中国农学学会成员、中国遗传学会会员、中国园艺学会番茄分会会员,入选《当代中国人才库》、《华夏英杰》、《中国人才辞典》、《中国国情报告?专家学者卷》等。 研究领域:番茄遗传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研究方向:1)番茄种质资源库构建;2)番茄功能基因及功能基因组学;3)番茄重要性状(基因)分子标记设计及应用;4)番茄分子育种技术;5)番茄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
李永清订阅系统将在资源更新时把订阅内容推送到您邮箱。
研究员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李永清,男,江西人,1968年7月26日出生,汉族,博士,研究员,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生物制剂高技术研究室禽病专家。
郭红超订阅系统将在资源更新时把订阅内容推送到您邮箱。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1. 研究金属和有机小分子催化的环加成及环化反应,特别是基于1,3-偶极子的高效、高选择性环加成反应, 发展高效的选择性合成方法,并利用手性金属催化剂和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发展高效和高选择性的不对 称合成新方法,研究这些方法在杂环分子及复杂生物活性分子合成中的应用。 2. 合成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及天然产物,用于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研 究,开展新农药创制工作。 3. 结合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利用小分子探针研究植物中重要蛋白质的结构和作用
施正香订阅系统将在资源更新时把订阅内容推送到您邮箱。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施正香,女,生于1964年7月,籍贯江苏启东,农学学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系主任。 ◆学习培训经历 1981.9-1985.7 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获学士学位 2006.9起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攻读在职博士 ◆工作经历 1985.8-1992. 7: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生物教研室任助教; 1992.8-1997.12: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系任讲师; 1998.1-2006.12: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任副教授; 2007.1起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