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联合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科研单位,首次系统揭示了黄瓜下位子房形成的遗传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

700黄瓜.jpg

子房位置是影响果实结构和性状的重要因素,黄瓜等葫芦科作物的果实源自下位子房,其演化机制长期缺乏遗传学层面解释。

该科研团队利用空间转录组技术,构建了植物花芽的高精度时空转录图谱,并结合细胞谱系重建和器官发生轨迹分析,明确了花托快速生长是下位子房形成的关键。研究还发现KNOX1家族转录因子KNAT2-like1在花托发育中发挥核心调控作用,其突变可导致花器结构改变,形成番茄式的上位子房。该研究提出膨大花托是葫芦科下位子房与单性花协同演化的重要创新,为理解被子植物生殖器官演化及相关作物的分子育种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通讯员 陈旭)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77-025-0195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