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田土壤改良与利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新型缓控释肥耦合干湿交替灌溉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并揭示了其提高稻田氮素有效性的作用机制,为稻田水肥精准调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大田作物研究(Field Crops Research)》上。

700水稻微生物.png

前期研究表明,新型缓控释肥耦合干湿交替灌溉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且减氮、省工和温室气体减排等效果显著。因此,该技术在维持农田系统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平衡方面有望发挥重要作用。

在连续5年田间试验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发现,新型缓控释肥耦合干湿交替灌溉,可优化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并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效率,其肥力提升体现在土壤硝酸根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微生物氮熵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显著提高。其次,优化水氮耦合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对小分子有机氮、矿化态氮吸收及其氮15吸收效率,并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微生物群落丰度,进而显著增加土壤群落结构稳定性。研究还表明,土壤硝酸根、游离氨基酸和微生物氮熵是控制水稻-微生物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有机氮优化分配的关键驱动因子。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农科院重大任务、杭州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cr.2025.109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