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课题组系统评估了低共熔溶剂在棉粕蛋白提取中的应用潜力,揭示了低共熔溶剂提升蛋白提取效率及功能特性的分子机制,为棉粕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每年棉籽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棉粕。棉粕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50%,传统的碱性提取法虽能够分离出棉粕中的蛋白,但该方法容易导致蛋白质变性,从而使其功能特性受损,限制了棉粕在食品和饲料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研究采用绿色高效的低共熔溶剂分离技术,以胆碱氯化物乙二醇为溶剂,在56℃、3小时提取时间及40%含水量的条件下,实现了86.85%的棉粕蛋白回收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低共熔溶剂提取的棉粕蛋白在溶解度、乳化性及抗氧化活性方面均优于碱性提取蛋白。特别是,经酶解后的低共熔溶剂提取蛋白,可显著增强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的活性,为开发具有降血糖潜力的功能性食品提供了新选择。研究还发现,低共熔溶剂提取过程可显著降低棉粕中的结合棉酚含量,实现了蛋白高效回收和棉酚有效分离,大幅提升了蛋白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研究成果为棉粕的可持续利用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基础。
该研究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项目、棉花生物育种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通讯员 梁冰)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5.144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