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机构 > 机构详情

研究热点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简       介:
该室依托于上海海洋大学,于2000年建立;2008年10月经批准成为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5月24日通过验收。实验室以金枪鱼、鱿鱼、竹筴鱼、秋刀鱼等大洋性生物资源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开展高效、生态、节能的捕捞技术和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研究。围绕大洋渔业资源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开发对象、开发地点和开发手段3个主要方面,根据捕捞学科和渔业资源学科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大洋性公海渔业产业的需求,设立渔业资源数量变动机制及开发策略、高效生态型捕捞技术和基于3S的渔情预报技术三个研究方向。实验室先后承担或完成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等领域的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及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近百项,累计经费超过3000多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次,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海洋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2次,中国水产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累计在国内外刊物中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 20多篇,出版专著11本。

中文期刊:268 北大核心:245 EI:2 CSSCI:3 CSCD:248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该室依托于上海海洋大学,于2000年建立;2008年10月经批准成为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5月24日通过验收。实验室以金枪鱼、鱿鱼、竹筴鱼、秋刀鱼等大洋性生物资源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开展高效、生态、节能的捕捞技术和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研究。围绕大洋渔业资源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开发对象、开发地点和开发手段3个主要方面,根据捕捞学科和渔业资源学科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大洋性公海渔业产业的需求,设立渔业资源数量变动机制及开发策略、高效生态型捕捞技术和基于3S的渔情预报技术三个研究方向。实验室先后承担或完成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等领域的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及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近百项,累计经费超过3000多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次,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海洋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2次,中国水产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累计在国内外刊物中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 20多篇,出版专著11本。

人才队伍

实验室共有研究人员3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7人,讲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22位,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8位。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9人。其中,大多成员具有国外工作、留学或进修经历。负责人:陈新军

组织机构

年龄鉴定中心实验室,海洋渔业遥感GIS技术实验室,海洋生态系统与环境实验室,渔业生物学实验室,渔业生态系统量化和风险评估研究室,渔业政策法规研究室,鱼类行为学研究室,年龄和生长研究室,繁殖生物研究室,保护遗传学研究室.

上级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

研究领域

渔业资源数量变动机制及开发策略的研究;高效生态型捕捞技术研究;基于3S的渔情预报技术研究。

获得成就

实验室先后承担或完成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等领域的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及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近百项,累计经费超过3000多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次,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海洋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2次,中国水产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累计在国内外刊物中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 20多篇,出版专著11本。

联系方式

邮编:200135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沪城环路999号(上海市浦东新区 邮政编码:200135 区号:021)

邮箱:dmlin@shou.edu.cn 电话:(021)61900066,61900062,61900315

传真:(021)61900063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科技成果

  • 农业专利

筛选
已选条件:

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

    载入中,请稍后...

成果数量

相关机构

资源类型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