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热点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Rice Research Institute,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中文期刊:831 外文期刊:19 科技成果:23 农业专利:202 SCI:24 北大核心:375 EI:1 CSCD:390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成立于1987年5月。前身为1973年创建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水稻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室和品种资源研究室的一部分。现设6个研究室: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室,育种工艺研究室,品种资源研究室,栽培生理研究室和抗逆育种研究室,以及办公室、试验农场和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附属机构;作为技术依托,在我所建立了国家水稻改良合肥分中心、农业部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徽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省长江中下游稻作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
组织机构
现设6个研究室: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室,育种工艺研究室,品种资源研究室,栽培生理研究室和抗逆育种研究室,以及办公室、试验农场和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附属机构;作为技术依托,在我所建立了国家水稻改良合肥分中心、农业部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徽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省长江中下游稻作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
上级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获得成就
建所以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863” 计划、科技部转基因产业化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联合国UNDP等研发项目300余项。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2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6项。育成水稻品种104个,获新品种保护权28项。新品种在省内外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七五”(1986~1990年)期间,共承担国家攻关、省攻关、省重点研究项目12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四等奖1项;获市(厅)级奖项4项。通过省级审定的水稻新品种7个,通过省技术鉴定的水稻不育系1个。制定安徽省地方标准1项。其间育成的优质常规中籼新品种E164累计示范推广20万公顷以上。发表学术论文29篇。参与编撰《中国水稻区划》和《作物育种》2部专著。“八五”(1991~1995年)期间,共承担国家“863”攻关计划和“863”重大成果转化、省攻关等项目24项(省攻关以上19项)。获省级以上奖励共11 项,其中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 项,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 项、三等奖1项、四等奖1项,国家星火科技奖三等奖1项,省星火科技奖二等奖2项,其它奖项2项。通过省级审定的水稻新品种14个,通过省技术鉴定的水稻不育系2个。制定安徽省地方标准2项。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8篇。主编、副主编《水稻新品种与制种技术》、《生物工程进展》2部专著,参与编写《中国水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中国稻种资源》等专著6部。“九五”期间(1996~2000年),共承担各类研究项目49项(省攻关以上43项),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越计划、国家“948”项目、省攻关、省重点等。取得各类科研成果6项,其中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其它奖项1项。通过省级审定水稻新品种12个,其中协优57通过国审,通过省技术鉴定的水稻不育系5个。制定安徽省地方标准1项。发表论文141篇。其间水稻所承担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扶贫项目“水稻改良及其在安徽贫困地区的应用”在安徽全面实施。筹建了“省部共建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被农业部授予“八五”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称号。“十五”期间(2001~2005年),承担各类科技项目77项(省攻关以上6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863”项目6项,欧盟便捷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成果转化基金专项3项。其间,参与编写《农药科学使用手册》《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等专著4部。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其它奖项1项;通过审定的水稻新品种26个,其中国审3个;通过省技术鉴定不育系10个;制定地方标准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获新品种保护授权6个;发表论文173 篇。主编、副主编《两系杂交稻理论与技术》、《优质水稻产业关键技术百问百答》2部专著,参与《中国稻米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等4部专著编写。“十一五”的前3年(2006~2008年)承担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专项等研究项目81项(省攻关以上79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农业部神农中华科技奖1项,获市(厅)级奖项1项,其它奖项1项;通过审定新品种25个,其中国审2个;通过省技术鉴定不育系8个;制定国家标准1项、安徽省地方标准9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获国家新品种保护授权4个。发表论文121篇;主编《安徽稻作学》、《水稻优质高效栽培答疑》、《水稻优质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等专著3部,参与《中国杂交粳稻》等专著编写。其间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稻作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合肥分中心二期项目以及安徽省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批准建设和实施。农业部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合肥)通过认证。列入首批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单位。 ??1996年和2006年分别被农业部授予科研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省属所级农林科研机构科技竞争力百强所,位居第7位;同年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列入首批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单位。
联系方式
邮编:230031 地址: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科技成果
-
农业专利
共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
载入中,请稍后...
成果数量
相关机构
资源类型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