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机构 > 机构详情

研究热点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简       介: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是以动物科学基础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主要定位在围绕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及其人与自然协调并存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在珍稀濒危动物保护、有害动物控制、资源动物可持续利用、动物疾病预警与防控、生殖与发育生物学、动物系统学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

中文期刊:11811 外文期刊:795 科技成果:24 农业专利:351 SCI:195 北大核心:7333 EI:21 CSSCI:22 CSCD:7271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是以动物科学基础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主要定位在围绕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及其人与自然协调并存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在珍稀濒危动物保护、有害动物控制、资源动物可持续利用、动物疾病预警与防控、生殖与发育生物学、动物系统学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

人才队伍

在职职工393人。其中科技人员223人、科技支撑人员103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73人、副研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79人。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4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新增“青年千人计划”1人。在学研究生545人(硕士生244人、博士生301人),在站博士后103人。

组织机构

下设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干细胞发育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筹)和国家动物博物馆;拥有亚洲最大的动物标本馆、专业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中心等。

上级单位

中国科学院

研究领域

植物保护、鼠害学、农业昆虫学、有害生物防控、动物学、动物疫病防控、野生动物。

获得成就

2011-2015年,动物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计发表SCI论文1275篇,其中在SCI TOP15%期刊发表论文505篇,在IF≧5期刊发表论文299篇。5年来,动物研究所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 近年来,动物研究所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2015年以来,共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埃及等国家的15位优秀外籍科学家到所工作,其中包括5位教授,3位副教授。动物研究所共举办各领域国际会议、国际培训班9个,共承担各类国际合作项目19项。动物研究所现有五个中外联合研究中心,分别是:中法哺乳动物胚胎细胞生物学联合实验室、中美野生动物疫病研究中心、计算和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心、中澳分类学虚拟实验室、细胞治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动物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Zoological Sciences) 秘书处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Asia-Pacific Forest Invasive Species Network秘书处挂靠研究所。

联系方式

邮编:10010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箱:ioz@ioz.ac.cn 电话:010-64807098

传真:010-64807099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科技成果

  • 农业专利

筛选
已选条件:

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0条;

    载入中,请稍后...

成果数量

相关机构

资源类型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