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鲍健康苗种生产及其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区域:
福建省
获奖等级:
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
宋振荣; 钟幼平; 颜素芬; 马平; 黄健; 林学国; 纪荣兴; 姜永华; 宋武林; 胡家财
关键词:
养殖开发健康研究与开发技术苗种生产研究生产苗种养殖技术
第一完成单位:
集美大学
获奖时间:
2006
项目名称:
鲍健康苗种生产及其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联系人:
宋振荣
联系电话:
0592-6181263;13606054447
电子邮件:
zrsong@jmu.edu.cn
邮编: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
合作完成单位:
单位电话:
0592-6181263;6182709
传真:
0592-6180120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福建省教育厅
摘要:
本项目可应用在鲍鱼人工种苗生产培育;通过对病原的认定,针对疑似病毒性疾病引起的大量死亡现象-“脱板症”,采取培育水体杀毒等防治措施,抑制疾病发生,提高种苗成活率和出苗率。 1、通过九孔鲍种苗培育,经研究从病鲍苗体内确认一种球形病毒感染,为脱板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利用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手段,进行病鲍苗的细胞组织病理研究,了解到一种球形病毒引起被感染细胞内质网膨胀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九孔鲍幼体畸形率较高,描述了畸形幼体的组织形态。 2、研究不同饵料培育九孔鲍苗的效果,遴选合适的活饵料及其培育、投喂方法;通过实验表明添加一种淡水单胞藻可作为底栖硅藻代用品,防备硅藻老化,饵料不足的问题;另外添加配合饲料可以培育健康鲍苗。 3、认定脱板症为疑似病毒性疾病,有的放矢,采用培育水体杀病毒处理,取得较好的防治脱板症的效果。 4、通过药物、紫外线、臭氧等处理培育水体,累计成功培育300万以上九孔鲍商品苗(规格1cm以上)。 有关鲍苗病害研究,日本近年来鲍苗阶段也发生了大量死亡的现象,研究结果认为是浮游藻类的麻痹性毒素引起;另外有关鲍鱼疾病还报道过黑鲍的肌肉萎缩症、黑鲍稚鲍期大量死亡的研究、红鲍的弧菌病等。我国鲍种苗批量性生产始于1986年以后,90年代由台湾省引进九孔鲍后,在闽粤出现大规模的工厂化养殖;国内有关鲍病有盘鲍的脓胞病、肌肉萎缩症和九孔鲍的裂壳病、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等报道。2001年以来,鲍的人工育苗发生大量死亡现象-“脱板症”越来越严重,直接制约了九孔鲍养殖业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发现鲍苗细胞组织中有病毒的存在,认为引起九孔鲍苗大量死亡“脱板症”是一种疑似病毒性疾病,通过药物防治、臭氧和紫外线等杀毒技术研究,已连续2年度(秋、初夏季)成功培育出批量的健康九孔鲍苗(累计1cm以上商品苗达300万个)。超额完成了项目合同的技术指标。由于九孔鲍种苗生产及其养殖仅在亚洲太平洋东南海域,本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省鲍工厂化养殖已具有较大的规模,主产地东山县就有500多家,目前漳浦、惠安、莆田、连江、平潭、霞浦等沿海县市也正在不断发展。近几年福建省南部沿海养鲍场由于九孔鲍苗脱板症的影响,造成鲍苗供不应求,一反往年的情景,从广东、海南输入大量的九孔鲍苗。但最近广东、海南的九孔鲍苗也受“脱板症”的影响,九孔鲍苗严重短缺,养殖业者只能转向其它鲍的养殖,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效益的影响。 运用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可批量地培育出健康的鲍苗,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也为我省的鲍鱼养殖业解决种苗短缺的问题,保证我省鲍工厂化养殖的持续发展,本项目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前景是相当乐观的。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