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根结线虫生防菌剂的研制与应用
- 获奖名称:
- 科技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云南省
- 获奖等级:
- 一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关键词:
-
菌剂;
生防菌剂;
研制;
生防;
根结线虫;
根结;
线虫;
生防菌;
根;
- 第一完成单位:
- 云南大学
- 获奖时间:
- 2001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邓红英
- 联系电话:
- 0871-5034114
- 电子邮件:
- hongyang/deng@km169.net
- 邮编:
- 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单位电话:
- 0871-65033827;65031446
- 传真: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云南省教育厅
- 摘要:
- 1、简要技术说明
“根结线虫生防菌剂的研制与应用”系云南省“九五”攻关项目。项目的综旨是以烟草主要病害根结线虫为目标,开发根结线虫防治的生物农药及相应配套使用技术。
项目的技术原理是,从自然界存在的捕食线虫真菌中,大规模筛选高效菌株。通过对高效菌株进行遗传改良和发育学研究,确定用于生产生物农药的生产菌株。在对生产菌株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逐级扩大发酵试验,完成发酵工艺参数和技术的集成,最终获得稳定的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为30吨发酵罐。通过小区试验及大田试验示范,确定了最佳施用方法和施用时间。通过生防菌的生态学研究,改进制剂配方和剂型,解决了土壤对生防菌的抑菌作用。
本产品发布的主要质量指标是:每克产品中有效孢子数大于或等于1百万个,pH为4-8,水份为小于25%,细度为20目,保存期为12个月。本产品为微生物制剂,主要性能是因为利用的是生物活体,保存中避免高温、阳光爆晒等极端条件。
本项技术的主要创新是:报道了19个新种;首次对食线虫丝孢菌的核相、核行为和节丛孢属微循环产孢进行了研究;首次利用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对食线虫菌物——淡紫拟青霉和厚孢轮枝菌进行大规模生产,发酵产物孢子含量达到每克1百万个;首次利用可再生资源——作物秸杆作为生防菌的吸附载体,促进生防菌定殖;在国内首次利用淡紫拟青霉和厚孢轮枝菌制成的微生物制剂用于大田根结线虫病的防治,三年累计推扩8万亩。
本项目总体居国内领先水平,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菌株筛选和制剂研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本项成果历经10多年的研究,生产工艺和技术已比较成熟,并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质量检测指标和方法已经云南省技术监督批准发布。已在云南和贵州两省区推广应用近5年,已受到烟农的欢迎。本产品除了适用于烟草根结线虫的防治外,对大豆孢囊线虫、蔬菜线虫病、三七线虫和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产品为纯生物制剂,复旦大学进行的多项毒性试验表明,为安全产品,对人和动物均无影响。
本产品已在云南、贵州等西南省区广泛应用,在山东等省进行了小规模推广。目前本成果已由昆明云大科技股份公司等5家股东共同发起组建了“昆明云大微生物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开发生产本项成果。
本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前包装过于粗糙,吸附载体体积过大,造成运输成本过高。
2、应用前景
线虫病是烟草、大豆、蔬菜等作物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仅云南烟草年直接经济损失达1亿多元,间接损失更为严重。线虫病一般采用化学防治,但存在成本高、巨毒、破坏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区系、污染水源等问题。本项目开发的线虫生防菌剂是通过微生物菌株发酵生产,以天然草碳和植物秸杆作吸附剂的生物制剂。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其防效与化学农药接近,成本仅为化学农药的2/3,显示了极大的市场竞争力。在推广试验期间,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本产品是国内目前线虫生防上开发的第一个产品,产品的综合性能和价格优于国际上目前已有的3个产品,市场前景相当好。
本项目完成了从线虫生防资源应用价值评估到产业化生产和大田应用研究中的系列基础理论与配套技术。发表了19个新种;首次研究了捕食线虫真菌的微循环产孢,为快速获得大量生理一致的孢子奠定了基础;研究了捕食线虫真菌的核相和核行为,揭示了捕食线虫真菌多核孢子形成和迁移机制,为菌株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通过发育学并结合核糖体基因的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和碱基序列分析以及随机扩增多态DNA三种分子生物学手段对食线虫丝孢菌的系统分类学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这类群的属级正确划分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首次发现了烟草根结线虫的衰退现象,揭示了烟草根结线虫的衰退机理。
对高效生防菌株ZK7、IPC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完成了线虫生防菌剂产业化生产试验,通过发酵工程技术的系统集成,确定了产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和技术参数;发布了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完成了生防菌的生态学研究,通过制剂配方和剂型的改进,解决了土壤对生防菌的抑制作用;完成了生防菌剂施用技术研究,确定了生防菌最佳施用方法和施用量;研究比较生防菌剂与化学杀线虫剂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生防菌剂与铁灭克和涕灭威防效接近,优于呋喃丹和克线灵;在云南、贵州等省区进行了8万余亩大田试验示范,平均防效为60%;完成了南北两区两年两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对烟草根结线虫平均防效为65%,最高达78%;委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了毒理试验。结果表明,原药和制剂对均为安全性农药。
出版了两部专著《食线虫菌物研究》、《食线虫菌物分类学》,发表了论文30篇,申请获准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专利公开号CN129799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