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大型湿法磷酸工艺技术及含磷淤渣开发磷酸一铵新产品的研究
- 获奖名称: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广西自治区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李绵庆; 应建康; 钟本和; 陈瑜; 文亚平; 宾福德; 朱爱军; 覃耀进; 莫松; 周宗琼; 唐继生; 徐乐; 廖铭军; 覃香志; 农春波; 韦厚朵; 梁伟山; 赵胜贤; 张春华; 刘世峰; 钟宇哲
- 关键词:
-
开发;
磷酸;
酸;
技术;
磷酸一铵;
大型;
磷;
工艺技术;
工艺;
产品;
湿法;
研究;
新产品;
- 第一完成单位:
- 广西鹿寨化肥有限责任公司
- 获奖时间:
- 2009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李绵庆
- 联系电话:
- 0772-6800287
- 电子邮件:
- lmq8418@163.com
- 邮编:
- 地址: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城金鸡路53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四川大学
- 单位电话:
- 0772-6819206;6802521
- 传真: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摘要:
- 广西鹿寨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鹿化公司,下同)240kt/a磷酸二铵(简称DAP,下同)工程是国家“八五”、“九五”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决算总投资超过22亿元人民币。自从2001年9月该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鹿化公司生产经营方面就一直存在:产出投入比太小、硫酸生产能力相对富裕、磷酸装置在实际运行中磷酸产量低、磷萃取率偏低、磷酸中含磷淤渣量增加、DAP产品质量不稳定、DAP装置尾气系统洗涤液中和度高、氨回收率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并应对磷矿原材料质量的不断下降,鹿化公司在2004年8月提出了对引进的磷酸生产工艺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研究,以提高磷酸产量(包括提高磷的收率);并与四川大学进行技术合作,对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磷淤渣进行综合利用的开发研究,利用含磷淤渣为原料研究开发磷酸一铵(简称MAP,下同)新产品,以扩大鹿化公司主导产品(DAP+MAP)的产能,降低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通过采用 “球磨机体内闭路循环湿法磨矿技术”、“大型Badger(贝杰)等温反应器磷酸快速萃取结晶技术”、“过滤系统抗结垢技术”、“稀、浓磷酸中的含固物快速沉降分离和脱色技术”等创新技术,使引进的磷酸装置在以云南、贵州混杂磷矿即“云贵混矿”为原料的条件下,其磷酸的产能由设计的120kt/a提高到150kt/a,增幅达25%,磷反应萃取率由技术创新前的91.6%提高到95.6%,磷总收率由创新前的86.2%提高到94.1%。并且大大地改善了磷酸产品质量,最终大幅度地提高了下游装置的DAP产品质量。DAP产品优等品率由项目实施前的7.5%提高到81%,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高达95.3%,外观颜色稳定在淡黄色,国内极为少有;采用“中和料浆浓缩法磷铵工艺”技术,以磷酸装置生产过程产生的高含固物含磷淤渣为主要原材料,成功地开发了一个粉状磷酸一铵(MAP)新产品,并配套建设一套100kt/a粉状磷酸一铵装置,粉状磷酸一铵产品质量达到国家GB10205-2001Ⅱ类优等品标准。生产MAP的全部磷酸淤渣及生产DAP的全部磷酸对DAP装置的造粒、干燥尾气采用“全循环洗涤”技术进行快速洗涤,整个洗涤系统的洗涤液处于最低中和度(N/P= 0.4-0.6)的状态,使得DAP装置的氨利用率由原来的94%提高到98%,实现了引进DAP装置与国产MAP装置联产技术创新。
该项目中在磷酸装置扩能技术改造方面所采用的创新技术,均是只对原有磷酸装置系统稍作技术改造即可,仅新增个别设备,投资省,不新占地。新建的100kt/a粉状磷酸一铵装置,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套能与采用西班牙单管反应器工艺(耗氨量最大的生产工艺)的DAP装置实现“全循环洗涤”工艺联产技术创新的生产装置。该项目研究属广西首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鹿化公司已经成功稳定应用,效果显著,对国内的大型磷复肥行业具有推广借鉴价值。
为应对原材料质量的不断下降,还需对生产装置继续优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