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柚类和枇杷种质创新与裂果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
- 获奖名称:
- 科学技术奖
- 获奖区域:
- 浙江省
- 获奖等级:
- 三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陈方永; 王一光; 周晓音; 吴才华; 陈青英; 陈少华; 饶建民; 王冬米; 卢国耀; 苏建; 倪海枝; 叶春勇; 任正初
- 关键词:
-
技术;
防控技术;
示范;
示范推广;
柚;
防控;
技术集成;
种质;
种质创新;
集成;
创新;
裂果;
柚类;
推广;
枇杷;
- 第一完成单位:
- 浙江省柑桔研究所
- 获奖时间:
- 2010
- 项目名称:
- 柚类和枇杷种质创新与裂果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
- 联系人:
- 陈方永
- 联系电话:
- 0576-84112516
- 电子邮件:
- cfy17266@126.com
- 邮编:
- 地址:
-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大桥路11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温州市农业局特产站; 丽水市农业局农作物站; 台州市路桥区林特总站; 玉环县文旦研究所; 永嘉县农业局特产站; 台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单位电话:
- 0576-84112510;84117695
- 传真:
- 0576-84112510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摘要:
- 本课题根据浙江省科技厅等5个单位先后下达的任务进行聚类研究推广。任务有二项:一是柚类、枇杷的种质创新,二是裂果腐烂的防控技术研究推广。
柚类和枇杷是浙江省的特色水果,收益虽好,但裂果和腐烂问题严重,造成品质下降,发展速度受限。近30年来,各级、各地为此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但收效低微:外裂的玉环柚常年裂果率在50﹪以上,内裂的永嘉早香柚裂果率达80﹪以上。无奈,生产上依赖土柚授粉增加种籽减少裂果。但由于花粉的不亲和性,裂果率仍高达15﹪,且果实风味、疫病控制难保证。白沙枇杷裂果腐烂率在40﹪以上。
本课题以体细胞杂种异源四倍体植株ZJ的创造为解决柚类裂果的技术源头,达到了育成新品种,大幅度减轻裂果的双重目的。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育成了2个品种4个材料。通过胚抢救技术育成的三倍体品种浙玉1号,具有无核、不授粉、不裂果,综合性状超亲的明显优势,农民只要高接换种就可种植。针对面上存在的裂果问题,则以ZJ植株为亲本与易裂果的柚类品种授粉达到裂果率、单果重、TSS含量、综合性状超亲的目的。为此,无核玉环柚裂果率从50﹪以上下降到15﹪以内。有核的永嘉早香柚99﹪瘪籽,果实基本无内裂,单果重增加10﹪,TSS含量提高1度;青田红心柚99﹪瘪籽,单果重增加10﹪,酸含量下降2度,TSS含量提高1度。通过交替授粉技术的创新推广,花粉品种纯度提高,果实熟期一致,裂果率从15﹪下降到5﹪以内。
在对枇杷的研究中,一是选育出2个白沙新种质。其中,卵圆形芽变白沙枇杷,种籽从2.9粒/果下降到1.6粒/果,可食率从53.08﹪上升到67.14﹪。二是通过光谱仪器检测技术,选择推行疏水性强的腊质白纸规范套袋材料,使枇杷裂果、腐烂率从40.17﹪下降到10.86﹪,TSS含量基本接近。探明了棚内温度低于棚外温度1℃以上、有7﹪左右的冻害概率,为枇杷和柚类等设施栽培水果防冻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与此同时,对于柚和枇杷栽培的共性技术进行集成创新。主要是:建立树情档案制度,果园进行达标检测,实行“施肥、修剪、除草、治虫、采摘”5统一做法。推行低碳高效的以园养园新技术,通过生草法改善果园环境,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果实的营养成分。落实以树定产,以枝定果,二次疏果技术措施,叶果比柚类按40:1,枇杷15:1的要求,使植株“计划生育”,无明显大小年。
经过7年多的努力,本课题已累计创造新品种、材料9个,其中4个已经种植推广,推广新品种面积473公顷、防裂果腐烂面积25322公顷,新增经济效益5.57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成果的主要创新点:
1.柚从体细胞杂种的建立到新品种的育成推广,直至防裂果成果的广泛应用,裂果率、单果重、TSS含量等综合性状超亲显著;
2.二倍体柚交替授粉技术大幅度减轻裂果和抑制疫病传播;
3.光谱仪器检测与白色腊质纸套袋、设施栽培存在7﹪概率的棚内低温冻害与相应防冻技术;
4.建立树情档案,推行生态果园建设,落实以树定产、以枝定果,二次疏果,提高果实品质的“计划生育”措施,作为共性的集成技术成果在柚类与枇杷生产上推行,成效显著。这些技术经国内国际成果查新,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