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枇杷果实有机酸代谢调控及降酸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区域:
福建省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
陈发兴; 吴德宜; 陈立松; 刘星辉; 陈秀萍; 林炳烘; 钟秋珍
关键词:
技术有机酸代谢关键技术有机技术研究有机酸关键降酸调控代谢调控果实研究与应用枇杷果实研究枇杷代谢
第一完成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获奖时间:
2012
项目名称:
枇杷品质调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联系人:
科研处
联系电话:
0591-83789230
电子邮件:
邮编: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金山
合作完成单位:
单位电话:
0591-83789230;83789313
传真: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福建省教育厅
摘要:
1.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应用离子交换色谱(HPIC)分离测定枇杷果实有机酸;明确了成熟枇杷果实中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苹果酸是枇杷果实酸度的决定因子;确定了枇杷果实有机酸积累的关键期。在福建产区,高酸品种“解放钟”花后80~110天、中低酸品种“早钟6号”等花后60~90天,为果实有机酸积累的关键期。同时明确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NAD-苹果酸脱氢酶是促进枇杷苹果酸形成、积累的关键酶,而NADP-苹果酸酶则是降解苹果酸的关键酶。 2.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筛选出反光膜、吲熟酯、施肥等技术措施,可显著降低枇杷果实酸度,并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福建产区,解放钟花后80~110天,进行喷施吲熟酯、增施磷、钙、镁等栽培措施处理,可抑制果实中PEPC(0.23~0.16μmol/gFW.min)、NAD-MDH(6.3~2.8μmol/gFW.min)和提高NADP-ME(0.54~0.58μmol/gFW.min)活性,显著降低有机酸含量。 3.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研究成果经多年多地的推广应用,已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2007~2011年成果在福建莆田、漳州和四川攀枝花等地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3万多亩,累计新增产量达近3.6万吨,累计新增产值高达2.6亿元,年增收节支总额4318万元。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系列论文13篇(其中3篇被SCI收录)。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