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淡水龟养殖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获奖名称:
- 科学技术奖
- 获奖区域:
- 广东省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朱新平; 陈永乐; 黄启成; 魏成清; 郑光明; 周贵谭; 陈昆慈; 钟金香; 刘毅辉; 林东年; 翁如柏; 柯余利; 潘德博; 郭捡红; 谭爱萍
- 关键词:
-
技术;
关键技术;
水;
龟养殖;
产业;
养殖;
关键;
产业化;
淡水;
研究与应用;
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获奖时间:
- 2010
- 项目名称:
- 淡水龟类养殖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联系人:
- 吴淑勤
- 联系电话:
- 020-81617543
- 电子邮件:
- kejichu@prfri.ac.cn
- 邮编: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朗
- 合作完成单位:
- 广东绿卡实业有限公司; 广东省龟鳖养殖行业协会; 茂名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 单位电话:
- 020-81617543
- 传真:
- 020-81616162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
- 摘要:
- 一、任务来源:
《淡水龟类养殖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由广东省科技兴海(渔)项目资助,编号为B200701A06。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技术原理:通过在繁育、遗传与育种、杂交、性别控制、营养与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龟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解决淡水龟养殖产业化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促进龟类养殖产业化发展。
性能指标:
1、淡水龟的繁育、遗传育种、性别控制技术。总结出最佳的繁殖、孵化管理技术,有效提高了健康幼苗的获得率,可鉴定不同的种群并选择育种,可进行性别控制生产及属间杂交。年产龟苗306万只,达规模化水平。建立了黄喉拟水龟种质行业标准。获性别控制发明专利,建立了广东省乌龟良种场。
2、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分析了黄喉拟水龟肌肉营养成分,研制了龟用人工配合饲料,年产1550吨。制订了广东省地方标准-淡水水生龟类养殖技术规范。
3、质量安全与药残检测技术。制订了2个国家药物残留检测技术标准,保障了龟类产品质量安全。
三、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1、建立了高效的淡水龟繁殖、孵化技术,有效提高了稚龟成活率;建立了不同地理群的分子鉴定技术,制订了种质标准,建立了省级良种场;获得了杂交种,建立了性别调控技术并获发明专利。
2、研制了淡水龟人工配合饲料,建立了抗菌基因文库并鉴定了相关免疫基因,制订了淡水龟类养殖技术规范和两项国家、行业标准,为龟类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3、改变了我国淡水龟苗短缺的状况,推动了产业发展,显著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技术已成熟运用于多种淡水龟类养殖生产中,适用于各种淡水龟,可在全国推广,无安全风险,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五、关键技术的应用情况:
项目实施期间,项目合作单位生产的龟苗、成龟及人工配合饲料远销国内多个省市,年新增经济效益超亿元,取得较好的社会及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