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苹果属植物小金海棠的发现及其利用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 获奖名称:
- 自然科学奖
- 获奖区域:
- 重庆市
- 获奖等级:
- 三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成明昊; 周志钦; 石胜友; 唐建民; 张云贵; 杨晓红; 李晓林
- 关键词:
-
利用;
苹果属;
金;
生物学;
苹果属植物;
基础研究;
苹果;
海棠;
生物学基础;
发现;
植物;
基础;
研究;
海;
小金海棠;
生物;
- 第一完成单位:
- 西南大学
- 获奖时间:
- 2008
- 项目名称:
- 我国特有耐缺铁资源植物小金海棠铁鳌合还原酶基因及铁结合蛋白基因的分离与克隆,川西苹果砧木资源的开发研究,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起源研究
- 联系人:
- 张莲
- 联系电话:
- 023-68252314
- 电子邮件:
- zl75@swu.edu.cn
- 邮编:
- 地址:
-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16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单位电话:
- 023-68251411;68252314
- 传真:
- 023-68251230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西南大学
- 摘要:
- 简要技术说明:
在详细观察、描述和分析小金海棠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形态特征及其地理分布的基础上,首次发现命名发表了苹果属植物新种小金海棠;首次对小金海棠的生物学基础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开创性研究,发现小金海棠具有多种抗逆境特性(耐寒、耐盐,耐缺铁,耐旱、耐涝、耐热)、高度的无融合生殖特性、嫁接亲合性好,能提高嫁接树的产量和果实品质,是极具潜力的优良砧木资源;首次对小金海棠的起源和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小金海棠具有多种抗性的遗传机理;首次分析了小金海棠种内的遗传多样性,明确了小金海棠具有高度无融合生殖特性的遗传基础。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及相关专业期刊、学报上发表论文50 余篇,该成果改变了原产中国的苹果种完全由外国人采集定名的历史,该种的发现在1986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应用前景:
砧木是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常用的苹果砧木如山荆子、毛山荆子虽耐寒,但不耐旱和盐碱、西府海棠不耐涝、花叶海棠易患锈果病等,这不良特性影响了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小金海棠作为苹果砧木利用,可以弥补上述砧木的不足,特别是小金海棠的抗缺铁特性,为彻底解决苹果树体因土壤盐胁迫所造成的严重缺铁这一世界性生产难题,提供了直接解决方案。因此,小金海棠作为苹果砧木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将小金海棠作为杂交育种材料,利用其优良的种质特性改良苹果名优栽培品种,将有效加宽名优品种的栽培区域提高品质和产量。同时,小金海棠,是横断山脉地区植物区系的特有种之一,地处世界苹果属植物的重要的多样性中心和可能的起源中心,与其近缘种同域或近域分布。对小金海棠及其近缘种的起源进化研究对于揭开苹果属植物的起源演化这一学界难题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