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微生物降解褐煤生产黄腐酸技术及作物专用新产品研制
- 获奖名称:
-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
- 获奖区域:
- 中国农学会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袁红莉,杨金水,陈文新,李宝珍,罗立津,周涛,马建桥,李犇,段留生,董莲华,姜峰,高同国,张雪花,刘波,吕志伟
- 关键词:
-
褐煤;
黄腐酸;
生产;
作物;
新产品;
专用;
研制;
提高;
国家;
微生物降解;
- 第一完成单位:
- 中国农业大学
- 获奖时间:
- 2010-2011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邮编:
- 地址:
- 合作完成单位:
- 中国农业大学,福建超大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永业农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广大化工有限公司,新疆天枣源龟兹生物技术责任有限公司
- 单位电话:
- 传真: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来源网站:
- 中国农学会
- 来源网址:
- http://www.caass.org.cn/
- 摘要:
- "微生物降解褐煤生产黄腐酸技术及作物专用新产品研制"属农业科技领域。该项目集成了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两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的研究成果。我国褐煤储量大,但利用价值较低,而其中所含的腐植酸尤其是小分子量的黄腐酸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并提高抗逆性的作用。该项目于1987年在国内首次采用微生物高效降解褐煤生产黄腐酸及高活性腐植酸,该类产品能显著提高作物抗逆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并且在产品的生产和施用过程中不形成环境污染和有害物质残留。本项目成果经教育部鉴定为"原始创新并具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9年被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评为30年来十项成熟先进技术之一。1.研究了褐煤自然风化过程中化学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趋势,在国际上首先进行了菌株选育并建立了以人工组配的复合菌株降解褐煤生产黄腐酸的技术体系:包括菌株特性、技术参数、产物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以及降解机理等。利用该技术降解内蒙霍林河褐煤,黄腐酸产率可达到25~30%。2.通过3吨和10吨规模的中试试验,建立了产业化工艺流程。利用降解产物,研制了不同作物专用的黄腐酸或腐植酸新产品,建立了针对玉米、小麦、苜蓿、水果、蔬菜等的施用技术。3.在福建、河北、内蒙、新疆、山西、北京6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多年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形成了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3年推广应用面积累计27万多亩,新增利润6324.81万元。4.该项目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已获得授权1项。该项目成果可实现褐煤资源的高效转化利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使用量,有效改良土壤,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必将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