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江西稻瘿蚊灾变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
- 获奖名称: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江西省
- 获奖等级:
- 三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汪笃栋; 郑大宽; 潘华; 秦厚国; 李小美; 黄瑞荣; 黄荣华; 罗任华; 李园华; 卢普滨; 符文葵; 段德康; 董连发; 曾宜杰; 张全胜; 邵见阳
- 关键词:
-
防治;
技术;
灾变原因;
稻瘿蚊;
防治技术;
稻;
技术研究;
原因;
江西;
研究;
瘿蚊;
原因及防治;
灾变;
- 第一完成单位: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获奖时间:
- 2006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汪笃栋
- 联系电话:
- 0791-87090339
- 电子邮件:
- 邮编:
- 地址:
-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镇莲塘北大道
- 合作完成单位:
- 江西省农业厅植物保护站
- 单位电话:
- 0791-87090338
- 传真: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摘要:
- 一、任务来源:江西省科技厅2001年下达的重点农业科研项目,课题名称为:“江西稻瘿蚊灾变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
二、应用领域及技术原理:本研究根据农业昆虫生物学、生态学理论和害虫综合防治原理,对稻瘿蚊的发生危害规律和种群生态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以此为理论依据,设计了该虫综合防治方案。经田间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效果良好,可应用于我省大面积稻瘿蚊防治。
三、性能指标:该成果达到并超过了合同所规定的各项性能指标,成果应用区出葱率比对照区减少3.1%~5.3%(合同规定出葱率减少0.5%左右),平均每亩新增(挽回)粮食45.58公斤(合同规定每亩挽回粮食损失5~10公斤)。并且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了生态平衡。
四、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较:稻瘿蚊属于喜温暖的南方农业害虫,过去最北分布地为福建省的沙县、江西省的赣南、湖南省的来阳、礼陵以南稻区,上述稻区对稻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消长规律、品种抗虫性、天敌以及药剂防治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众所周知,农业害虫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地域性,要提高其防治水平,必须摸清和掌握稻瘿蚊的地方发生规律,特别是近年来该虫明显向北扩展,其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成果填补了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五、成果的创新性和先进性:本成果的创新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初步阐明了该虫近十年来向北扩展以及灾变原因;二是阐明了该虫在我省发生危害的三大特点;三是明确了我省早、中稻遭受该虫危害后产量损失原因,并制定了防治指标;四是提出了稻瘿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及防治技术模式图。
六、成果的意义、应用范围、条件、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本成果提出的防治措施在我省三大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均获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据广昌、南丰、泰和、万安等四县初步统计,推广应用面积达42.77亩,获经济效益3064.63万元。本成果适合于我省赣南、吉安、抚州三大稻区推广应用。应用本成果的条件是:一是掌握该虫发生规律;二是建立县、乡二级植保技术队伍以及植保专业户、示范户。
存在的问题是植保示范户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