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猪主要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与混合感染综合防治技术
- 获奖名称:
-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
- 获奖区域:
- 中国农学会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单虎,范根成,李明义,李晓成,黄娟,秦晓冰,韩先杰,李芳,李晓林,单学强,冯晶晶
- 关键词:
-
检测方法;
猪病;
疾病;
传染病;
猪;
兽药;
毒种;
毒株;
证书;
野毒株;
- 第一完成单位:
- 青岛农业大学
- 获奖时间:
- 2014-2015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邮编:
- 地址:
- 合作完成单位:
- 青岛农业大学,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
病学中心
- 单位电话:
- 传真: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来源网站:
- 中国农学会
- 来源网址:
- http://www.caass.org.cn/
- 摘要:
- 本项目属于农业科学中的畜牧兽医领域。
我国养猪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但仍存在疾病预防与预报机制不健全、猪病诊断和防治水平较低、诊疗设施简陋、诊断技术落后和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疾病误诊、不合理用药和免疫失败等现象在猪场还时常出现,致使有些猪病反复暴发和持续流行,进一步加大了经济损失。本项目历时10余年,依托山东省高校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兽药诊断试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开展了猪主要传染病的病原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及诊断试剂和疫苗研究。取得以下主要创新成果:
1.对全国主要地区猪瘟等7种主要猪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了流行毒株与疫苗株、野毒株之间的相关性,分离鉴定了主要疫病病原,创建了兽医病原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对全国主要猪病进行流行病学动态监测调查,特别是针对猪繁殖障碍疾病、猪圆环病毒2型、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群流行性腹泻疾病等,了解我国猪病的流行特征,为猪场疾病的爆发提供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同时,分离鉴定了1621株主要传染病病原菌(毒)株,形成了毒种库和基因库,并进行了标准化整理,获得微生物种质资源平台编号,为生产和科研提供背景清晰的种毒株;广泛筛选效价高、抗原性好的菌毒株作为种毒,获得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细小病毒YBF01株等抗原性优异的种毒毒株。
2.首次建立了猪瘟病毒野毒株和兔化弱毒疫苗株RT-PCR-RFLP鉴别检测方法,建立了通用RT-PCR、TaqMan荧光定量PCR等8种猪主要疫病定性和定量检测及鉴别方法,解决了临床诊断的技术难题。建立了猪瘟病毒野毒株和兔化弱毒疫苗株RT-PCR-RFLP鉴别检测方法,建立了猪蓝耳病病毒通用RT-PCR检测方法,猪圆环病毒2型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PRRSV和PCV2二重PCR检测方法,猪瘟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半定量RT-PCR方法等8种检测技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国内首次创制了转移因子口服液,攻克了毒种选育、多价苗配伍、疫苗耐热冻干保护剂制备等3项疫苗研制关键技术,创建了新型猪病防控技术体系。率先开展转移因子的研究,创制猪脾转移因子口服液,获得了第一个新兽药证书,并获得了生产文号;攻克了毒种选育、病毒浓缩、耐热冻干保护、病毒繁殖等12项疫苗研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其中,7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新兽药证书。
该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新兽药证书2项,分离鉴定保存菌毒种1621株,发表论文158篇,其中SCI收录11篇,出版专著2部,培养研究生146人,在山东、四川、河南、河北等省市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