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有机无机缓控释多养分肥料研制与应用
获奖名称: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
获奖区域:
中国农学会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
王正银,苏胜齐,李会合,叶进,董燕,刘天寿,李振轮,李伟,徐卫红,向华辉,何开君,王帅,陈仕江,张国平,王洋
关键词:
肥料缓控释产品无机养分有机化肥有机肥创制高氮
第一完成单位:
西南大学
获奖时间:
2014-2015
项目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邮编:
地址:
合作完成单位:
西南大学,重庆天建化工有限公司,重庆市土壤肥料测试中心,重庆瑞隆生化制品有限公司,重庆市九龙坡区农林水利局,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重庆市江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单位电话:
传真: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来源网站:
中国农学会
来源网址:
http://www.caass.org.cn/
摘要:
1.研究背景 缓控释肥料是近年来植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国内外产品主要是包膜型,该类肥料养分控释期长,但成本高昂、包膜材料难降解,农田应用受限。我国肥料资源结构主要为化肥和有机肥,化肥以高浓度产品为主,有机肥则以高氮型动植物残体类肥料开发潜力更大。本研究将高浓度化肥缓释转型和高氮有机肥有效转化相结合,创制集化肥和有机肥供肥特性优势为一体的有机无机缓控释多养分肥料。2001年来获国家863计划课题、科技部农转资金项目等支持,已开展12年系统研究。 2.主要技术方案和内容 运用植物营养学原理、化工技术原理、肥料工艺学等理论,创制新型缓控释多养分肥料。主要研究内容:(1)富氮高磷有机物快速有效处理技术;(2)高浓度化肥缓控释转型工艺技术;(3)养分多形态和多成分有机无机缓控释多养分肥料结构组配原理技术;(4)缓控释多养分肥料生产工艺技术;(5)产品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6)产品工厂化生产和农作物应用技术。 3.主要科技创新点 (1)创立缓控释多养分肥料基本理论和生产工艺技术,创制以肥料颗粒内部养分结构重组为核心的养分多形态和多成分有机无机缓控释多养分肥料产品,突破高氮有机物处理、尿素转型、氮磷钾固溶体和多养分肥料生产工艺4大关键技术;(2)创制适合特色经济作物个性营养特点的缓控释多养分肥料专用产品7种;(3)创新缓控释多养分肥料养分释放评价和测试技术,建立离子交换树脂膜提取和稀碱连续水解还原扩散方法;(4)阐明缓控释多养分肥料对作物营养、土壤肥力、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效果及其机制,系统评价产品农田应用潜力。 4.授权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情况 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公开发明专利2项。颁布企业标准2个、制定地方标准1个。发表论文38篇(国内一级刊物21篇,SCI和EI收录7篇,国际会议正式出版3篇)。 5.达到的总体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 本成果产品总养分30%~35%,有机质≥15%,中微量元素≥5%,氮素有机︰无机为1︰1,可溶性有机氮占总有机氮的50%,磷素弱酸溶和有机磷占总磷的50%,养分释放期60~80天,质量安全,生产成本仅增加10%,适合农业应用。而国内外缓控释肥料养分释放期≥90天,主要为无机养分,且形态和种类单一、不含有机质,大多生产成本高昂(国外增加3~12倍,国内为0.5~3倍),对土壤存在副作用。 6.技术成熟度和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建立年产2~5万吨生产线2条,在3省市4个企业生产新产品7种、产量16.27万吨,新增产值3.95亿元;在4省市农作物推广面积317.52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0.60亿元;累计新增经济效益(利润)11.29亿元。培养博士和硕士10人、企业技术人员16人、地方农技人员80余人,培训专业种植农民4500人次。在全国性和省级学术会议作报告7次。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