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植物源光活化杀虫剂的研究
- 获奖名称:
- 科学技术奖
- 获奖区域:
- 广东省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徐汉虹; 万树青; 赵善欢; 蒋志胜; 胡林; 乐海洋; 王新国; 尚稚珍; 刘准; 侯学文; 张耀谋; 田永清; 杨晓云; 黄继光; 刘新清
- 关键词:
-
光活化;
活化;
植物;
植物源;
研究;
杀虫;
杀虫剂;
- 第一完成单位:
- 华南农业大学
- 获奖时间:
- 2003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李桂荣
- 联系电话:
- 020-85280070;85283550
- 电子邮件:
- kycjhk@scau.edu.cn
- 邮编: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
- 合作完成单位:
- 单位电话:
- 020-85283550;85280043
- 传真:
- 020-85283550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广东省教育厅
- 摘要:
- 大量化学农药应用于农田,不仅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而且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如何寻找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室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植物源光活化杀虫剂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华农业科教基金等多项基金的资助下,不仅在调查我国特有光活化杀虫植物方面成绩卓著,而且在分离和仿生合成光敏化合物及探讨其毒理学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该项研究成果把生态学理论引入新农药的创制,提出利用农田生态因子提高农药药效,发现了一类在光照条件下能显著提高活性的植物源光活化杀虫物质,提出了光活化农药的理论,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研究方法。同时提出了斜纹夜蛾夜出习性成因的新观点,给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关系的研究以新的启迪;首次报道茵陈二炔的光活化杀虫作用,筛选、分离鉴定出一批活性成分,并进行仿生合成;设计合成了氨基甲酸多炔酯和氨基甲酸二联噻吩酯两类全新的光活化杀虫物质;研制出光活化杀虫剂的新剂型--纳米微囊,攻克了光活化杀虫剂的稳定性和导向性等技术难题,避免了光活化农药的无效活化,使光活化农药不仅能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也可用于农业害虫的防治;利用生物技术成功地诱导并建立起光活化杀虫植物万寿菊发根离体培养体系,明确了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过程。
光活化杀虫剂作用机理独特,其光活化发挥药效的过程,也是其自身降解的过程,因而与环境相容性好,而且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特别是纳米微囊的研制使其大规模应用于农田成为可能。目前该类杀虫剂已在深圳、东莞等地试用,获得普遍欢迎,被称为实实在在的绿色农药。光活化杀虫剂在无光照时活性很低,有光照时其活性能成几倍,甚至上百倍、上千倍地提高,因而光照成为其发挥药效不可缺少的因子,如何充分利用光照,同时避免无效降解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该项研究开辟了农药研究的新领域,带动了相关单位重视并参与这一领域的研究,使光活化农药成为国家鼓励发展的绿色农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