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基于精准快选的龙须菜良种培育与产业化推广
- 获奖名称:
- 科技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教育部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隋正红; 张学成; 周伟; 陈伟洲; 黄建辉; 费修绠; 王津果; 胡依依; 蒋书英; 王朋云; 臧晓南; 常连鹏; 付峰; 杜青伟; 逄巧巧; 丁弘叶; 李敏; 魏惠惠; 徐涤
- 关键词:
-
龙须菜;
新品种;
良种;
- 第一完成单位:
- 中国海洋大学
- 获奖时间:
- 2017
- 项目名称:
- 江蓠的良种培育与推广
- 联系人:
- 褚嘉杰
- 联系电话:
- 0532-66781725
- 电子邮件:
- chujiajie@ouc.edu.cn
- 邮编:
- 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鱼山路5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汕头大学; 莆田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连江罗源湾金牌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 单位电话:
- 0532-82031611;82032730
- 传真:
- 0532-82032542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摘要:
- 琼胶在食品、工业、医药和生物工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作为目前主要琼胶来源的龙须菜是我国第二大栽培海藻,良种的开发和应用对栽培产业至关重要,但栽培产业历经几十年,却一致面临育种技术体系落后、新品种匮乏的状况。针对这一问题,本项目将育种体系构建与新品种开发作为重点,通过龙须菜遗传育种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品种创制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突破龙须菜选育技术瓶颈,构建基于现代生物技术的精准快选育种技术体系和新品种创制,建立提升良种应用实效的产业化推广技术体系,实现良种全覆盖;新品种应用推广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主要技术创新内容与技术经济指标: (1)构建基于现代生物技术的精准快选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国审新品种。采用多种分子标记揭示龙须菜种群在遗传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与其他生物不同的特点,从而为龙须菜遗传育种策略的选择提供正确导向。采用物理、化学诱变技术,以产业需求性状为指导,筛选抗逆速生突变体,完善了行之有效适用于龙须菜的诱变筛选技术体系。对几项分子育种关键技术进行优化创新,主要包括:对龙须菜生活史不同阶段材料进行生长优化,缩短了完成整个生活史所需要时间,方便快速获取育种材料;开发了鉴别龙须菜不同世代与性别的分子标记,极大缩短选择所需育种材料的研究时间,加速育种进程;确立了候选基因用于评估龙须菜琼胶含量,为产业需求性状检测提供了先进、快速和可靠的关键技术。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的2个龙须菜国审新品种。 (2)建立提升良种应用实效的产业化推广技术体系,实现良种全覆盖,经济效益显著。从栽培生物学基础角度研究了碳素成分对江蓠生长、光合作用及碳利用相关酶的影响,有助于应用于提高栽培藻类产量、改进其品质;开发用于良种鉴定的分子标记,应用于检测和保证良种品质;对栽培新品种的生理性状进行跟踪分析,验证新品种的优良特性;进一步探索新的育苗方法,完善苗种供应体系;对龙须菜栽培和采收进行技术革新,有效保证收获、降低人工成本;新品种的推广覆盖全国,3个国审新品种支撑了我国的江蓠栽培产业,其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3)注重龙须菜遗传背景与遗传机理的基础研究,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持。开展龙须菜遗传育种基础研究,龙须菜基因组与质体基因组分析为阐明龙须菜遗传机理和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对龙须菜四分孢子体发育阶段的特性研究和深入观察为新品系的培育提供了更多的筛选指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差异的研究为利用原生质体融合等细胞工程技术进行龙须菜良种选育提供了基础性研究资料。 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进入实质审查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国审新品种证书2项;发表论文25篇(SCI收录12篇);国审良种实现对栽培海域的全覆盖,对我国江蓠栽培产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累计栽培面积100万亩,产量超过150万吨,产值超过120亿元。新品种的高品质使企业通过有机食品认证,首次实现欧盟地区出口,2年内创汇超过3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