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高强细旦桑蚕丝的开发及其产业化应用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区域: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
沈卫德; 李兵; 周家华; 邢铁玲; 汪玲; 胡征宇; 管竟芳; 许雅香; 严松俊; 邱训国; 卫正国; 陈玉华; 王静; 佘柳涛; 何建红
关键词:
开发蚕丝产业桑蚕产业化
第一完成单位:
苏州大学
获奖时间:
2012
项目名称:
常温缫丝用家蚕资源及蚕茧后加工技术的引进
联系人:
科学技术处
联系电话:
0512-67507193
电子邮件:
shen-qin@suda.edu.cn
邮编:
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十梓街1号
合作完成单位:
南通新丝路蚕业有限公司; 江苏新丝路丝业有限公司
单位电话:
0512-65112271
传真:
0512-65221038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苏州大学
摘要:
本研究团队从日本引进了两个日系桑蚕原种,通过和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保存两个中系原种进行杂交选配,育成了国内首个能够生产高强、细旦、长丝长和高净度家蚕新品种,并通过了江苏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苏秀×春丰”。新品种茧丝纤度为为2.439D(常规品种为3.0D),粒茧丝长为1621.9M(常规品种为1300M),净度为95.83分(常规品种为95.00分),茧丝纤度均方差为0.48D(常规品种0.5D以上)。针对新品种的特点,开发了采用低温贮藏蚕桑茧的技术,应用该技术可以贮藏鲜茧达6个月,实现全年活蛹缫丝,解舒率在85%以上,为生产高强力、细旦桑蚕丝奠定基础。 针对细旦桑蚕丝纤度曲线特征建立计算机模拟蚕茧特征曲线,为计算机程序控制提供条件。采用模糊数学区分蚕茧变化,利用计算机针对茧色、纤度、含胶量的差异建立细限纤度与高限纤度的控制样本,判断绪与绪的纤度的统一性。建立蚕丝纤度控制模型与理论公式,并利用自动缫感知原理控制蚕丝的纤度、含胶量,保证6A级生丝的生产。 针对细旦桑蚕丝的染色性能,采用环保的天然染料对其进行染色,系统地研究了天然染料薯莨提取液对细旦桑蚕丝的染色性能,并利用薯莨植物的性能,使蚕丝在获得颜色的同时具有增重和抗紫外功能。同时,利用化学改性的方法,赋予细纤度桑蚕丝以抗皱及抗菌功能,开发了薄型抗皱丝织物及医用抗菌缝合线材料。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