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天府花生食用加工专用型新品种的培育与应用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区域:
四川省
获奖等级:
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
崔富华; 夏友霖; 曾彦; 邓虹; 何加平; 漆燕; 李少雄; 周宏涛; 杨宗元; 曾孝平; 阳小虎
关键词:
花生加工加工专用型培育品种食用专用生食专用型新品种
第一完成单位: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09
项目名称:
花生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
联系人:
夏友霖
联系电话:
0817-2810301
电子邮件:
xiayoulin@163.com
邮编:
地址:
四川省南充市农科巷137#
合作完成单位:
单位电话:
0817-2800422
传真:
0817-2800422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摘要:
  针对四川花生生产和消费情况,在“七五”四川省重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86-1036)、“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5-03-4-01)、“十五”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计划(2001-12-1)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1AA24115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优质高产专用花生新品种天府14号示范应用)等项目资助下,开展了天府花生食用专用型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以提高四川花生品种的差异化程度和满足不同生态条件与消费方式的需求。   1、育成的抗青枯病高产品种天府11号丰产性比中花2号好,四川省抗青区试平均亩产208.6公斤、比对照中花2号增产19.4﹪,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50.6公斤、比中花2号增产12.7﹪;全国(长江片)花生抗青枯病区试平均亩产222.2公斤、比对照中花2号增产10.4﹪,全国(长江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24.7公斤、比中花2号增产17.2﹪。四川省内花生青枯病区田间鉴定,天府11号的抗性率平均96.85﹪,比抗病对照中花2号高2.1个百分点,表现为高抗青枯病。全国(长江片)区试天府11号平均抗性率95.1﹪,比抗病对照中花2号(94.2﹪)高0.9个百分点,也表现为高抗。自然病地和人工接种试验中,天府11号的青枯病抗性稳定在90﹪以上,达到高抗水平。多年研究表明,该品种是一个抗性水平高、抗性稳定而受潜伏侵染影响小的品种,对四川盆地花生产区生态适应性强,为四川省首例通过品种审定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效益的抗青枯病花生品种,填补了四川花生抗青枯病育种的空白。   2、育成的加工专用型品种天府14号,四川省区试产量比对照天府10号增产6.5﹪,全国(长江片)区试产量比中花4号增产9.6﹪,早熟性、丰产稳产性好,耐旱性强,荚果中等大、整齐,果壳较薄、网纹浅,适于加工利用。品质优良适口性好,蛋白质含量26.4﹪、脂肪含量51.29﹪,油酸含量56.3﹪、亚油酸含量27.1﹪、油亚比(O/L)2.08、耐贮性好。育种水平达到国家“十五”攻关技术指标,是加工“天府花生”、“土炕花生”等四川特色花生食品的专用型品种,与当前主要应用的原料品种天府10号比较,天府14号具有高产、加工品质优、耐贮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   3、育成的高产品种天府15号属中间型中大粒种。株高适中,分枝较多,出仁率较高,生育期较短,单株产量高。四川省花生区试平均亩产332.1公斤,为历年来区试产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天府9号和天府10号增产5.6﹪和10.1﹪。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84.5公斤,比对照天府10号增产16.0﹪。全国(长江片)区试平均亩产282.05公斤,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6.27﹪。全国(长江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81.66公斤,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19.67﹪。蛋白质含量27.6﹪,含油量51.45﹪。较耐叶斑病和锈病,耐旱性较强。   4、三个专用型品种综合性状创新性突出,并各具特色,适应四川及其周边花生产区种植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据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统计,截至2008年,天府11号、天府14号和天府15号在四川省内花生产区累计推广应用582.9万亩,共增产花生果19387.58万公斤,新增产值67647.90万元,新增纯收入61227.10万元。在广东、湖北、江西、福建等省花生产区累计推广面积200万亩以上。该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5、三个专用型品种差异化程度高,早熟性和丰产稳产性均好,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