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雪山高原大花红景天产业化开发
- 获奖名称:
- 科技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四川省
- 获奖等级:
- 三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何正军; 贾国夫; 戴良先; 尼科; 邓永昌; 郭敏; 张昌兵; 何能学; 王元富; 罗光荣; 董昭林; 卞志高; 任文福; 柏正强
- 关键词:
-
雪;
红景天;
开发;
花红;
产业;
产业化开发;
景天;
产业化;
花;
大花红景天;
高原;
- 第一完成单位:
-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 获奖时间:
- 2009
- 项目名称:
- 雪山高原大花红景天产业化开发
- 联系人:
- 科技处
- 联系电话:
- 028-87843361
- 电子邮件:
- deng005@163.com
- 邮编:
- 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犀浦镇成灌东路
- 合作完成单位:
- 单位电话:
- 028-87843361
- 传真:
- 028-87843361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
- 摘要:
- ㈠任务来源:该项目为2005年由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申报的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编号为2005EA810015。
㈡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项目领域为农村特色产业。技术原理为特色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㈢性能指标(写明合同要求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实际达到的性能指标):
项目要求:
建设一个符合GAP要求、面积250亩的大花红景天人工种植基地;开发出2~3个市场前景好的红景天新产品;扩建一条年产1000吨的红景天系列产品生产线;实现优良红景天药材的销售50吨。
项目经过实施完成:
⑴开展了川西北雪山高原大花红景天野生土壤、气候、生境植被调查;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药资源历史资料的系统整理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大花红景天资源的蕴藏量。
⑵开展雪山高原大花红景天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进行了①雪山高原大花红景天野生变家种驯化技术研究,获得人工栽培的必要资料与条件;②在雪山高原大花红景天播种期、除草剂、施肥与田间管理技术研究中,提出了最佳播期应秋季9至10月中旬土壤结冻前,春季播期在土壤完全解冻的4月中旬为宜。施肥应以477.2kg/hm^2硝酸铵、258.0kg/hm^2硫酸钾、600.0g/hm^2过磷酸钙的比例进行施肥,可提高红景天抗逆性强和产量;③雪山高原大花红景天人工栽培地病虫害防治研究,主要进行了根腐病与蚜虫的防治研究;④雪山高原大花红景天种植的留种、采收与产地加工技术研究,提出大花红景天人工栽培应以每年10月采收为最适宜采收期,且以栽培4年以上的作为药材最宜。⑤编制大花红景天生产技术规程。⑥建设一个符合GAP要求、面积2500亩的大花红景天人工种植基地,实现年产优良红景天药材250吨。
⑶雪山高原大花红景天产品开发:①雪山高原大花红景天有效成分提取工艺技术研究,提出适度粉碎药材,采用醇溶液进行提取可得较高的有效收率;②结合市场需要开发了雪红景天保健酒、红景天茶、红景天胶囊等系列产品;③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改造,达到年生产能力1000吨的中试规模;④加强了雪山高原大花红景天系列产品标准制定、专利申报与商标注册等。
⑷在雪山红景天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上,提出走藏酒品牌形象、环保健康的销售理念,采用网络营销、公共关系营销(包括事件和赞助人营销)、客户关系营销、合伙人营销、品牌的建立、体验营销等营销技能。建设产品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完成产品的各项销售。
㈣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国外对红景天研究较多的国家为俄罗斯与法国。俄罗斯主要对红景天的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将红景天制成制剂用于航天航空人员的保健;法国利用红景天作为原料开发化妆品。另外日本对红景天的药理作用进行过部分研究,发现其有提高免疫力和抗癌作用。
国内对红景天的研究较多,除药理作用研究外,还进行了生长在长白山上的高山红景天进行人工栽培研究,并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
本项目主要研究生长在青藏高原南缘四川西北的大花红景天,对其野生土壤、气候、生境植被与贮量进行研究;将保护性采挖技术原理应用于野生大花红景天的保护与利用,提出适合高寒地区野生药材采挖的配套技术体系;进行大花红景天人工栽培适宜的建址选择、地面处理、播种技术以及培育利用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形成“雪山高原大花红景天人工栽培配套技术”,制定出《无公害中药材 大花红景天生产与加工技术标准》,解决了人工种植大花红景天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产品开发利用上,走保健食品道路,将产品定位于缓减缺氧症状与调节机体功能。本项目提出适合高寒牧区人工药材种植的配套技术体系,在国内同类高寒牧区经济植物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㈤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本项目在技术创新方面:提出的川西北野生大花红景天生境土壤、气候、植被特征与资源贮量调查结果,这为科学采挖与利用野生大花红景天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提出的“雪山高原大花红景天野生保护性采挖配套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野生药材的灭绝性问题;提出的雪山高原大花红景天人工栽培配套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在人工条件下种植大花红景天的主要技术问题;“保健茶及其质量控制方法”专利(专利号ZL200510021334.8)取得为红景天茶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保证。在产品创新方面:开发出雪山红景天酒、雪山红景天茶与雪山红景天胶囊,取得酒、饮料与茶的注册商标、生产标准与批文。
㈥作用意义(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直接经济效益
本项目经过5年多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本课题成果的新增社会总产值17054.5万元,新增社会纯收益15424.17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8.57,表明该项目经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经济效益显著。
生态效益
⑴减少水土流失。通过本项的实施,可每年减少使用250吨野生资源的采挖压力,按有关统计资料,每采挖1公斤野生药材,就有4至6平方米的植被遭到破坏,一年就可使1500000平方米的草地植被免遭破坏。另一方面,大花红景天人工种植主要选择农耕地或植被稀疏的退化草地进行,可以起到增加植被覆盖度的作用,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
⑵有利于珍稀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目前,我国在红景天植物的开发方面,主在是开发利用野生的资源。随着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野生种的贮量将迅速锐减直至灭绝。本项目在多年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大花红景天人工种植基地,不仅可以解决大规模开发的原料供求矛盾,还可使野生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效益
⑴开展本项目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前已述及,大花红景天主产于青藏高原牧区,草地畜牧业是该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随着牧区人口的增长,牲畜的饲养量也大幅度增加,造成草地超载过牧,退化沙化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畜牧业生产处于“牲畜越多-死亡越大-效益越低”的恶性循环,牧区经济发展缓慢,农牧民增收困难,有必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本项目一是建立人工种植基地,二是进行红景天的精深加工。二者可安排1000余人转移到种植和加工业,不仅减轻了人对草地的压力,还促进了牧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以每户种植4亩,亩产干品100kg,每kg干品30元计,户年均增收120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⑵开展本项目有利促进民族地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我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农牧业仍沿袭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开展本项目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按照GAP要求,建立规范的大花红景天人工种植基地,提高产品质量和种植效益。项目实施后,可以在牧区起到较好的科技示范作用,并形成种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开发模式,有利于推动民族的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化发展。
㈦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本项目为藏区特色产业项目,属“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内容,由于大花红景天的生长特点,只能在高海拔、紫外线强的环境中生长,其栽培推广主要集中在四川省西北地区海拔在3500左右的高原地区进行;由于红景天的特有药用价值,在产品开发运用广泛,如保健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方面均有大量的应用。
随着项目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面扩大,企业经营能力增强,新增社会总产值会越来越大,研究和生产投入成本相对减少,将使新增社会纯收益和科技投资收益率加大,因此该项目还有着巨大推广潜力。
该项目是利用民族地区特种资源优势进行的农业综合产业化开发,其成果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在牧区起到较好的科技示范作用,形成“种-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开发模式,在增加牧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民族的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其成果的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本项目进行的雪山高原大花红景天产业化开发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研究内容随着项目进一步发展需要不断改进与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