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库布齐沙漠分区治理与综合利用试验示范研究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
获奖等级:
推荐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
张团员; 李升; 安保; 毛云峰; 乔交其; 郝星海; 孙贵荣; 曹玉庆; 薛凤英; 吴凤玲; 高春明; 魏江
关键词:
综合利用利用沙漠示范研究示范分区治理分区库布齐沙漠综合治理试验研究试验示范
第一完成单位:
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
获奖时间:
2007
项目名称:
库布齐沙漠分区治理与综合利用试验示范研究
联系人:
组织人事科
联系电话:
0477-5283259
电子邮件:
erdoszlzc_rsk@163.com
邮编:
地址: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树林召镇
合作完成单位:
单位电话:
0477-5283258
传真: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
摘要: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是鄂尔多斯市最严重的风水复合侵蚀区,其自然环境条件十分恶劣。《库布齐沙漠分区治理与综合利用试验示范研究》课题属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自选课题。课题组从2002年~2006年实施以来,以库布齐沙漠特殊的环境条件为基础,总结20多年来所积累的经验数据,首次运用生态学原理、统计学原理和水分平衡理论及沙地植被近自然恢复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区域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出如下结论: 1.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建场28年来,累计在库布齐沙漠完成营造林面积达80万亩,占经营面积的63.4﹪,其中人工灌木林面积达50多万亩,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营区的植被覆盖度提高到40﹪~70﹪,生态环境发生明显的好转,极大地减轻了风沙对黄河及周边农牧区的危害。 2.研究针对库布齐沙漠的自然条件特别是以水为核心的因子,在大量植物和土壤水分研究的基础上,将库布齐沙漠分为三个治理段落,实施近自然造林和水分承载力条件下的造林密度,乔灌草植物种配置模式的研究,并确定了三个治理区的树种选择原则,先后试验和引进了32个树种,如今成功保留16个。 3.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南围北封锁边,沟川道路切隔,丘间低地点缀等三种治沙造林模式,取得明显的效果。 4.造林中进行了新技术的组装配套,实施苗条全程保湿措施,沙地隔墒造林、固体水应用、机械沙障等多项适用技术,极大地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大幅度降低造林成本。 5.试验示范研究项目,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营造林面积达150万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据不完全统计,仅造林总场经营区内林木种子、沙柳枝条、饲草料等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周边辐射效益达1.5亿元。与此同时,使地方1000多公里的公路、铁路免遭风沙侵害,使周边200多万亩农田和250多万亩草牧场免遭危害,使产量分别提高25﹪和30﹪,减少向黄河的输沙量1/8。 该项技术模式可在我国类似地区推广,有利于我国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国土保安和沙区资源的高效转化利用,此项技术整体上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利用前景。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