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新城疫流行病学与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 获奖名称:
- 科技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山东省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王志亮; 刘华雷; 凌红丽; 赵云玲; 郑东霞; 蒋贻海; 徐天刚; 吕艳; 高亚东; 李金明; 戈胜强; 于春梅
- 关键词:
-
技术;
防控技术;
流行病学;
新城;
流;
技术研究;
流行;
防控;
新城疫;
研究与应用;
研究;
流行病;
- 第一完成单位: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获奖时间:
- 2013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朱琳
- 联系电话:
- 0532-85618079;18663990130
- 电子邮件:
- yewuchu@cahec.cn
- 邮编:
- 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南京路369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单位电话:
- 0532-85652282
- 传真:
- 0532-85621583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摘要:
- 该项目属于农业科学的畜牧兽医领域。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强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养禽业的烈性传染病,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或流行。该病是OIE 法定报告疫病,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 年)》将其确定为优先防治病种。目前该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成为一种地方流行疫病,并表现出新的流行病学特点,如宿主范围扩大、免疫带毒现象普遍、病原基因型多样化等,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针对这些问题,本项目组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部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相关课题支持下,经过10 余年的科研攻关,构建了我国首个较完备的新城疫病毒毒株资源库,阐明了我国新城疫的流行规律,建立了系列病原学快速鉴别诊断技术,成功研制了多种新城疫疫苗同时进行了技术组装和集成,为我国新城疫的科学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该技术的主要科学内容包括以下4 个方面:
1、新城疫流行病学:项目主持单位自2002 年起承担了农业部在全国开展新城疫疫情监测的任务。
经过多年系统监测和研究,建立了我国首个较完备的新城疫病毒毒株资源库和病毒基因数据库,为国外开展新城疫研究提供了资源平台;对我国新城疫分子流行病学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首次绘制我国新城疫病毒遗传进化全景图,从时间、空间和宿主三个角度揭示我国NDV 的流行规律;首次在国内发现Class I 新城疫病毒和基因XII 型新城疫病毒;首次证实新城疫病毒和禽流感病毒之间相互干扰机
制。
2、诊断技术:建立了新城疫病毒系列诊断技术,包括基因VII 型新城疫病毒荧光定量RT-PCR 快速诊断技术、I 类和II 类新城疫病毒鉴别检测复合RT-PCR 方法、新城疫病毒和其它常见禽病原体快速检测试纸条等;主持制定国家标准《新城疫诊断技术》(GB/T 19550-2008)已颁布实施,为开展新城疫疫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快速检疫等提供技术手段;申报专利4 项,其中两项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3、疫苗研制:成功研制新城疫相关三联和四联灭活疫苗并获得新兽药证书,另有两种新城疫相关灭活疫苗已获得农业部临床试验批件。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城疫天然弱毒耐热株活疫苗,为新城疫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产品支持。
4、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组装、集成新城疫免疫、监测、净化和生物安全等综合防控技术,形成规模化养禽场新城疫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并进行推广应用;出版国内首部《新城疫》专著;项目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规模化鸡场进行了示范和推广,开展技术培训10 余期,培训基层兽医技术人员1000 余人次,示范应用15 亿羽,已获直接经济效益32716.58 万元,有效保障了我国家禽产业的安全产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制订并已发布国家标准1 项,申报国家专利4 项(2 项已获得授权),主编专著1 部,累计发表术论文56 篇,其中SCI 收录14 篇。取得鉴定的科技成果4 项。2011 年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