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凯特杏选育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区域:
山东省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
王金政; 苏桂林; 王志刚; 张安宁; 王金华; 孙凤翔; 李林光; 邹显昌; 赵瑞雪; 武斌; 郭长利
关键词:
开发产业化凯特杏产业研究选育产业化开发选育研究凯特
第一完成单位: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5
项目名称:
名优稀特果树新品种的选育与示范
联系人:
王金政
联系电话:
0538-8205520;8266650
电子邮件:
wjz992001@yahoo.com.cn
邮编:
地址:
山东省泰安市龙潭路64号
合作完成单位:
单位电话:
0538-8266650
传真:
0538-8225563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摘要:
杏为我国原产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但由于栽培的多为古老地方品种,未经系统改良,存在果个小、酸度大、不耐贮运,结果晚、坐果率低,雌蕊败育率高、自花授粉结实率低,耐寒性差、不抗晚霜,常发生“花期冻害”等严重缺点,致使我国杏树生产长期发展缓慢,零星栽培、粗放管理、产量低而不稳、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研究选育雌蕊败育率低,具有自花结实特性,抗病而瘠、耐寒冷抗晚霜危害、早实丰产、高产稳产、优质耐贮、商品价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特大果杏品种,加强杏树优良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已成当务之急,也是确保山东省乃至全国杏树科研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 本研究成果包含杏树资源的引进,凯特杏的选育、特性研究,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并通过试验示范、开发带动和生产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直接从国外引进杏树种质材料38个,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杏树种质资源;(2)首次从引进国外的大量杏树种质材料中选育出特大果优质高产良种—凯特杏,具有如下优良特性:一是果个特大,露地栽培平均单果重105.5g,最大果重142g,比我国原产泰安水杏、玉杏个大;二是品质特优、果皮光亮,肉厚核小,果汁丰富,浓甜适口,品质上等;三是雌蕊败育率低,自花结实;四是栽培适应性广,抗病耐瘠、耐寒抗晚霜;五是早实丰产性强,是目前我国杏树栽培中综合经济性状最好的优良品种,经济效益是相应成熟期国内原产品种的3~8倍。凯特杏的选出,填补了国内杏良种资源的空白,是我国杏树育重工作的重大进步,对于促进全国杏的稳定增产,从根本上改变山东乃至全国杏产量低而不稳的状况是一重大突破。(3)首次在国内外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凯特杏的植物学特性、生理学特性、生物学特性、栽培特性和果实经济特性,并在全国进行了广泛的区域性试验,明确凯特杏光合作用强度(Pn)大、效率高,光、CO_2补偿点和饱和点均低,水分利用效率(Pn/EV)高,具有耐弱光、低CO_2浓度和相对干旱的环境条件,栽培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性,既适于露地栽培,更适于保护地栽培,为大规模推广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4)首次在国内外全面系统研究了包括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树体调控、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大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配套技术,实现露地栽培1年生速成苗栽后第2年开花株率100%,亩产达366.3kg,第3年1170.6kg,第4年2916.8kg,第5年以后稳定亩产3351.2kg以上,平均单果重105.5g,最大果重142g;突破了大果优质高产高效设施栽培关键技术,实现当年定植、当年扣棚,翌年4月上中旬成熟,亩产可达650~1000kg;3~6年生大树亩产2500~4000kg以上,平均单果重131~167g,最大果重246~258g。研究提出了凯特杏大果优质高产高效露地栽培、日光温室设施栽培“三当”(当年定植、当年扣棚、当年丰收)生产和多年生树连年优质高产高效的综合配套管理技术规程,实现了我国杏树栽培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为凯特杏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栽培,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了凯特杏果实的采后加工工艺技术,并投入批量生产。初步构建起资源利用–新品种选育–特性和技术研究–生产示范–开发推广–采后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开发链条体系。(5)在凯特杏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芽变选种、实生选种、杂交育种等多种途径,逐步开展了凯特杏这一特异种质的创新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选育出一批新的优系,为进一步开展杏树种质资源和育种创新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项研究成果已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山西、辽宁、陕西、北京等16个省(市)450多个县(市)推广栽培32.52万亩(露地28.88万亩,设施3.64万亩)。其中,山东省推广面积18.84万亩,约占杏树栽培总面积的42%;设施栽培2.04万亩,约占全省杏设施栽培总面积的85%。研究成果的大面积推广栽培和种质创新利用,有利地推动了我国杏树品种的更新换代和良种化进程,优化了品种结构,对于振兴农村经济、促进杏树资源和育种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截止到2004年上半年,研究成果已获经济效益422509.36万元,还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1154322.44万元。该研究成果适于在山东、河北、辽宁、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安徽等省市适宜地区推广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