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福建主要港湾水产养殖容量研究
- 获奖名称:
- 科技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福建省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杜琦; 卢振彬; 钱小明; 蔡清海; 方民杰; 许翠娅; 蔡建堤; 林燕; 陈剑辉; 郑小宏; 吴天明; 刘建明; 黄志源; 许色明
- 关键词:
-
养殖;
养殖容量;
水产;
水;
研究;
水产养殖;
福建;
容量;
- 第一完成单位:
-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 获奖时间:
- 2004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杜琦
- 联系电话:
- 0592-6010163;6013066
- 电子邮件:
- duqi@vip.sina.com;hydq@public.xm.fj.cn
- 邮编:
- 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海山路7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单位电话:
- 0592-6013066
- 传真:
- 0592-6013055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
- 摘要:
- 为了贯彻、落实新的《渔业法》,加快《福建省浅海滩涂水产增养殖管理条例》的实施,科学制订浅海滩涂水产养殖规划,为合理发放“海域使用证”和“水产养殖证”提供科学依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于2000年立项,全面开展“福建主要港湾水产养殖容量研究”,项目编号为200003号。该项目根据福建省主要港湾水产养殖容量研究的需要,对15个港湾135个站点的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底栖生物以及环境质量等方面近40个要素(指标)於春、夏、秋三季进行了全面调查;利用水质综合评价指数、浮游植物和底栖生物的生态指数评价了15个港湾的环境质量;大规模地开展贝类、藻类养殖容量调查评估,调查范围之大,研究内容之广在国内外都是少见的。项目组共提交约150万字的报告、电子版地图、养殖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数据为指导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规划与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料和科学依据。采用方建光模式(桑沟湾栉孔扇贝的养殖容量估算模式)、营养动态模式、Tait沿岸能流分析模式、逻辑斯谛增长模式等四种模式估算贝类养殖容量(养殖个数/养殖产量),解决了同时估算多种贝类养殖容量的难题;采用多种估算模式,提高了估算结果的可靠性和置信度;多种模式估算获得的养殖容量,可换算为可养统计分析法估算的适养面积,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筛选出的Tait沿岸海域能流分析模式,用于贝类养殖容量的估算,具有简便、易于操作等特点。对福建省港湾养殖的9种贝类和2种大型藻类的养殖容量进行了研究,其中缢蛏、翡翠贻贝、菲律宾蛤仔、泥蚶、凸壳肌蛤、波纹巴非蛤以及紫菜的养殖容量的研究,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根据福建有些港湾无机磷含量偏少、磷成为大型藻类的生长制约因素的实际情况,在采用无机氮平衡法估算大型藻类养殖容量的同时,又采用无机磷平衡法估算,使估算结果比较切合实际,提高了估算值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统计分析法估算贝、藻类适宜养殖面积以及各养殖品种的适养面积,为各养殖种类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估算方法简便,实际应用时可操作性强。采用GPS定位进行全省海洋水产养殖现状调查,调查的岸线总长三千多公里,大小港湾100多个,调查面积约4千多平方公里。对不同养殖品种的每块养殖区都进行多点定位,详细记录每一站点的经度和纬度。调查获得的测量数据,采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完成了“福建浅海滩涂水产养殖现状”电子地图的制作。为水产养殖规划的制订,提供了基础资料。开发出的福建省浅海滩涂水产养殖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水平,以及调查研究结果的开发应用,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前景广阔。
本系统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该项目研究成果对于海域管理、养殖规划制订和环境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部分研究成果已直接应用于沿海各县浅海滩涂的水产养殖规划的制订和养殖结构调整,直接服务于政府管理部门,及时转化应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