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秦艽、羌活人工驯化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
- 获奖名称:
- 科技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甘肃省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陈垣; 方子森; 郭凤霞; 何士剑; 郑秀芳; 黎天; 陈杰; 高宏; 史小平; 冯玉喜; 张维彪; 何德平; 李彩琴
- 关键词:
-
驯化;
技术;
栽培;
示范;
示范推广;
人工驯化;
秦;
栽培技术;
羌活;
秦艽;
技术集成;
人工;
集成;
驯化栽培;
研究;
集成研究;
推广;
- 第一完成单位:
- 甘肃农业大学
- 获奖时间:
- 2013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马占军
- 联系电话:
- 0931-7631151;13919839185
- 电子邮件:
- mazhanjun@gsau.edu.cn
- 邮编:
- 地址:
-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迎门村1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单位电话:
- 0931-7631151
- 传真: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摘要:
- 1、课题来源与背景
“秦艽、羌活人工驯化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是针对解决秦艽、羌活野生资源枯竭、人工栽培技术不成熟,导致药源短缺、药农返贫等严重问题及现状甘肃省扶贫办2004年批复的科技扶贫项目“临潭县野生地道药材秦艽、羌活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和省自然基金“野生羌活人工驯化栽培及提高繁殖率技术体系研究(2ZS041-A25-048)”成果的整合,总经费61.5万元,2006年省级鉴定,国内领先。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或宽叶羌活(N.franchetii H.de Boiss.)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药用价值高。秦艽主治风热麻痹、湿热黄胆等症。羌活主治急性肌炎、风湿关节等症。野生资源分布在海拔2200m以上。我国分布在甘肃、青海、山西、内蒙、河北、四川、云南、陕西、新疆等地。甘肃主要在甘南州和定西岷县、漳县。尽管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尼泊尔也有分布,但仅我国供应国内及日、韩、美、越等国外市场。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海拔2209~3926m,四季不明,年均温3.2℃,降水518mm,无霜期65d,属典型高寒阴湿脆弱生态区,但土壤富含有机质和钾、无污染,有野生植物药350种以上,尤其秦艽、羌活地道正宗,但资源枯竭,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多在草原,自然繁殖率0.52%,年株生长量1.6g,更新速度5~8年,难复药源。但人工栽培技术不成熟,药材短缺,药农返贫。因此,人工驯化栽培研究意义重大。临潭县种药历史悠久,占甘南州药材面积的60%,形成“一村一药高寒避害农业”格局,既发挥地域优势又弥补气候之短,是驯化栽培的理想区。本项目组在前期基础上,针对农情和民情申报该项目,旨在探寻驯化栽培关键技术,建立种源地示范推广,保护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地道药材产业可持续化发展,达到科技扶贫强县目的。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属野生药用植物驯化栽培技术领域。采用种子学、植物生态学和野生驯化栽培理论及原理。
1)探明了秦艽、羌活种子发芽休眠特性及机理,获得促进秦艽种子萌发、破除羌活种子休眠的关键技术,解决了种子不发芽难题,完善了种子繁育技术体系;
2)获得秦艽、羌活高效育苗和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取得保苗技术突破,使秦艽、羌活出苗率达85%和65%,成活率95%以上,并探寻出适宜采收期和资源潜力;
3)制定出秦艽、羌活规范化生产SOP规程及GAP生产质量规范,产品符合《药典》标准;
4)在临潭县建立400亩繁种基地(秦艽353亩,羌活47亩),2500亩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区。为2000户提供种子种苗,资料5500份,培训5500人次,培养700户。
5)针对高寒阴湿区药材晾晒问题研发出中药材太阳能干燥装置。
6)获国家专利3项,发表论文14篇,培养硕士4名,参编专著教材5部。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完善了秦艽、羌活种子繁育技术体系。揭示出种子发芽休眠特性及机理,获得促进秦艽种子萌发,破除羌活种子休眠的无公害处理技术,突破了驯化栽培种子不萌发和死苗的瓶颈。首创“秦艽温室育苗及地膜覆盖栽培方法”和“一种宽叶羌活种子处理及培育方法”发明专利ZL2004100366052和ZL2008102275215)。发表论文3篇,培养硕士1名(李彩琴)。种子及播种材料处理技术(2103010);
2)完善了野生秦艽、羌活驯化栽培技术体系。解决了驯化栽培关键技术-出苗保苗难题。发表论文4篇,培养硕士2名(陈小莉;高凌花)。引种和驯化技术(2102210);
3)首次比较研究各产地秦艽药材差异及种子灌浆特性,明确其资源现状、宜种区、采收期和开发潜力。发表论文6篇,培养硕士1名(米永伟)。中药资源(3606025);
4)解决了高寒区中药材晾晒难题,研发“中药材太阳能干燥装置“获实用新型专利(ZL200920222794.0),节能环保。农业能源技术(2107070);
5)首次制定秦艽、羌活规范化生产SOP规程及GAP生产质量规范,产品符合《药典》一部。在道地产区建立400亩种源基地(秦艽353亩,羌活47亩),2500亩标准化示范区。培训2000户5500人次,重点户700户,散发资料5500份,已全面推广应用。大田栽培技术(2103030)。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技术成熟,适用于甘肃甘南州、定西市、临夏州及内蒙、新疆、青海、西藏、川西高原、云南及迪庆州海拔2209~3926m高寒阴湿农区推广应用。生产安全无污染,废弃物为秸秆,可采用微生物堆置后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