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高山花卉杓兰属和角蒿属植物的引种选育及栽培示范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区域:
云南省
获奖等级:
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
胡虹; 熊灿坤; 沈延松; 张石宝; 许琨; 黄家林; 严宁; 李树云; 史大恩; 杜有新; 王华
关键词:
引种蒿属栽培示范高山花卉杓兰属杓兰角蒿引种选育植物兰属选育栽培示范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5
项目名称:
联系人:
赵俊芬
联系电话:
0871-5223170;5223085
电子邮件:
jfzhao@mail.kib.ac.cn
邮编: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合作完成单位:
云南格桑花卉公司; 上海四季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电话:
0871-65223080;65223085
传真:
0871-65223094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中科院昆明分院
摘要:
该项技术成果是在云南省科技厅下达的“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NG12)基础上完成的,自2001年4月2004年12月在中甸、昆明和上海三地实施。项目主要针对高山花卉引种驯化难度大、开发困难这一核心问题,通过生理生态、生物技术、繁殖生理、开花生理及遗传育种等相关技术基础的研究,在认识高山花卉生长发育、生理规律基础上,引入国际上球根花卉,即将宿根生产与成花栽培分段进行,宿根生产可选择与原种自然环境接近、劳力便宜的地区,借助成花技术和现代物流使高山花卉消费遍及全球市场,从而降低开发难度和投入成本这样一种开发思路,结合规模化栽培实践,制定出了高山野生花卉杓兰属和角蒿属植物的引种选育及高效栽培的综合配套技术,选育出杓兰和角蒿新品种各2个,并进行生产示范,为云南高山野生花卉商品化开发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本项技术成果完成了项目规定的两种高山野生花卉开发形成的新品种、新技术两大方面,分述如下: (一)杓兰 1、新品种选育:从野生居群筛选出优良的变异单株,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固定,选育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杓兰新品种2个“日尼”和“星夜”。 2、高山花卉杓兰种苗繁育及综合栽培技术 (1)制种技术:通过生殖生理方面的深入研究,使得在植株生理状态、授粉方式及授粉时机几个关键环节上能精确掌握,不仅提高了杓兰的座果率,更重要的是获得了高生殖力(有胚率高、活力高)的杓兰优质种子制种关键技术。此技术为专利技术。 (2)种子无菌萌发技术:以高质量的种子为保证,不断细化无菌培养技术,使原来的中试技术成功放大为规模化繁殖技术,杓兰种子的萌发率由50%提高到90%。已经能够规模化繁殖黄花杓兰、紫点杓兰和西藏杓兰的种子无菌苗。查新报告表明,本项目研究不仅率先在国内繁殖杓兰无菌苗成功,而且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该技术对于杓兰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3)杓兰组织培养技术:杓兰的组织培养一直是比较难攻克的重要环节,日本(大花杓兰,2004年)和台湾(台湾杓兰,2003年)在少数种类取得突破,本课题于2003年对黄花杓兰组培成功,在杓兰属植物的组织培养上本技术与国际同步,黄花杓兰的组织培养技术为国际首次报道。该技术的突破为杓兰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提供了必要手段。 (4)杓兰幼苗移栽技术:杓兰无菌苗或者组培苗是种苗繁育过程中较难的环节,通过几年摸索,已在移栽方法、基质配比方面积累很多经验,目前移栽成活率可达50%以上。 (5)杓兰栽培技术:通过生理生态研究以及栽培实践,确定了杓兰最佳的生长条件和管理措施,杓兰适宜的温度为15-25℃,光照500-800μmol/(m^2·s)(全光照的1/3-1/4)。 (6)杓兰成花调控技术:通过低温处理,小规模的杓兰已在上海、昆明春节开花,目前已掌握开花调控处理的条件,并证明杓兰开花调控在技术上可行。 杓兰的研究在技术上为商业化生产的各个环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制定出了相关的技术操作规程,尤其在繁育生物学、生理生态及生长发育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角蒿 1、高山花卉角蒿新品种选育:通过不同居群内的单株筛选,然后栽培引种圃内进行种子混选,获得稳定性状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角蒿新品种2个“格桑”和“梅朵”。 2、高山花卉角蒿商品化栽培综合技术:角蒿制种技术:建立了采种圃,通过去杂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了制种效率,四年共收集角蒿种子300多万粒,既解决新品种性状的稳定,也解决种子的优质问题。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