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橄榄种质资源征集鉴定与品种选育利用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区域:
福建省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
许长同; 潘东明; 陈思聪; 赖钟雄; 罗美玉; 谢晓琼; 王艳娜; 刘天亮; 聂珍素
关键词:
种质资源征集利用鉴定品种种质品种选育资源选育橄榄
第一完成单位:
福州市经济作物技术站
获奖时间:
2012
项目名称:
橄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筛选利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0591-83811817
电子邮件:
xct909@126.com
邮编: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南路长汀里9号
合作完成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福州市果树良种场
单位电话:
0591-83811817
传真:
0591-83811821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福州市科技局
摘要:
  项目属农业科学技术→作物与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领域。   项目研究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征集保存橄榄种质资源及建立种质资源圃,二是橄榄种质资源的生物学、遗传学、生理生化鉴定与评价技术研究,三是橄榄优良种质资源筛选、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1、征集了涵盖全国橄榄主产区8个省份的主要种质资源150份,其中福建79份、广东28份、重庆17份、浙江8份、云南7份、四川6份、广西3份、海南2份,以幼树嫁接方式构建了快速、高效、稳定保存种质资源的技术体系,建立了国内收集种质资源最广、最多,面积最大的橄榄种质资源圃。   2、制定了省地方标准《橄榄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范》(BD35/T1158-2011),以该标准鉴定了105份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征特性,解决了橄榄种质资源生物学鉴定的技术问题,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空白。   3、率先研究了橄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建立和优化了橄榄RAPD、ISSR反应体系,筛选出具有种质资源特异性强的RAPD、ISSR分子标记,研究了橄榄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多态性。橄榄种群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19~0.991,遗传分化系数为GST=0.2529,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种群内占74.71%,种群间的分化较小占25.29%。基因流的值是Nm=1.4773,大于1,确认了种质资源间存在遗传基因交流。项目为橄榄种质资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遗传学鉴定提供了可能,为橄榄从生物分子水平研究橄榄分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橄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先河。   4、研究了橄榄果实的固形物、18种氨基酸、单宁、黄酮、10种矿物质等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了种质资源间的含量差异,并对氨基酸、矿物质含量进行了聚类分析,同时研究了多酚氧化酶活性规律及PH、底物浓度、缴活剂、抑制剂等因子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填补了研究空白,橄榄种质资源果实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为种质资源良种选育、特异种质资源的筛选和开发,果实保鲜贮存和加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5、率先开展了鲜食橄榄果实品质定量、定性评价研究,为橄榄种质资源的鲜食优良单株筛选建立了果实生理生化评价指标体系。   6、开展优良种质资源筛选和品种选育,筛选了4份优良种质资源,选育了'惠圆1号'新品种通过了省果树新品种认定(闽果认2011009),实现了我国橄榄品种认定零的突破,应用ISSR技术分析了‘惠圆1号’品种的遗传背景和确认了新品种的遗传定位。研究了‘惠圆1号’橄榄丰产稳产优质栽培技术,已生产示范10700亩,投产6900亩,年新增产量6650吨,种植和加工年新增效益1.0亿元。近三年新增产量14830吨,新增产值2.24亿元。   本项目2011年获得福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