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侧柏种质资源评价、良种选育与栽培技术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区域:
山东省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
邢世岩; 王玉山; 刘伟峰; 卢本荣; 朱伟; 李际红; 桑亚林; 孙仲序; 刘兆泉; 吴海; 唐海霞
关键词:
种质资源技术栽培资源评价侧柏资源栽培技术良种种质资源评价良种选育种质选育评价
第一完成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获奖时间:
2015
项目名称:
优良抗逆、专用林木品种选育(侧柏)
联系人:
张利
联系电话:
0538-8242544
电子邮件:
honey@sdau.edu.cn
邮编:
地址: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合作完成单位:
平阴县林业局; 枣庄市林业局; 淄博市林业局; 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
单位电话:
0538-8242544
传真:
0538-8242544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山东省林业厅
摘要:
侧柏为中国特产种,耐干旱、瘠薄,是优良的荒山造林及园林绿化树种,是山东省分布较广,面积较大的针叶用材树种,占我省林分总面积的15.51%。针对优良品种、采种基地缺乏,繁育、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项目组自1985年起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1.良种选育。通过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和生长量测定,以及主要性状的抗旱性、抗寒性、变异规律研究和稳定性分析,选育出适合山东各地栽培的优良种源6个、优良家系3个、优良无性系3个,实现了侧柏品种的多样化、城乡及荒山绿化的良种化,采用侧柏良种苗造林并应用适宜造林技术,成活率比普通种子苗提高6%~24%,生长量提高10.3%~21.7%。 2.系统开展了良种基地建设、良种快繁、人工造林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了侧柏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突破了侧柏嫁接成活率低的限制,创立以蜡封双舌接为核心,包括硬枝扦插、单株成熟胚微繁等的快繁系列技术。制定技术规程(草案)6项:侧柏采种基地建立技术规程,侧柏良种苗木培育技术规程,侧柏良种植苗造林技术规程,山东省侧柏种子区(标准),侧柏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草案),侧柏良种选育标准(草案),为实现侧柏的良种化栽培发挥了重要作用。 3.应用空间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揭示出侧柏不同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侧柏高效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首次利用空间相关分析,探讨了侧柏种源的自然分布格局,认为南、北种源的空间相关性小,为随机分布;中部种源间具有一定空间相关性,呈岛屿状或块状分布,并非渐变群模式,即种源的分化不遵循环境梯度变化的渐变模式。综合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关联度分析对侧柏主要表型性状与环境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侧柏表型的变异规律,分析了环境在变异中的作用。 4.建立了侧柏种质资源基因库,系统评价了其遗传多样性。系统调查、收集了全国17个省的侧柏种质136份,建立了国内种质资源保存最多的基因库,建立了侧柏种质资源共享平台(http://www.chinafgr.com),2013年录入了144份侧柏种质并提供的50份侧柏种子进入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有效避免了我国侧柏遗传资源的流失风险,挖掘了一批特异和优良新种质。首次采用荧光 AFLP 标记技术对侧柏种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提出了南方、北方为侧柏种源遗传多样性中心的观点。首次从细胞水平对中国侧柏地理种源的进化趋势进行系统的研究。 5.本技术系国内外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获发明专利1项,省级审定良种6个,实质审查通过植物新品种权2个。完成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3篇,发表学术论文29篇。培养博士1名、硕士3名。 6.本技术得到了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及同行业的好评。先后在山东17地市进行推广,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3万余公顷,繁育推广良种苗木3000万余株,生产种子总量20000 余kg,增加产值10亿余元,推动了侧柏的良种化进程和荒山绿化速度,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