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云南普洱茶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区域:
云南省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
周红杰; 龚加顺; 吕才有; 张以芳; 张俊; 杨行吉; 梁名志; 李家华; 禇九云
关键词:
标准标准研究普洱成分质量云南普洱茶云南质量标准普洱茶化学成分化学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
云南农业大学
获奖时间:
2008
项目名称:
云南普洱茶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
联系人:
郝一沁
联系电话:
0871-5227712
电子邮件:
haoyiqin112@sina.com
邮编: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北市区黑龙潭
合作完成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昆明云普茶厂; 云南万红杨茶业有限公司; 普洱市孟连行健普洱茶开发有限公司; 普洱贡祥茶业有限公司
单位电话:
0871-65227615;65227435
传真: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云南省教育厅
摘要:
(一)通过云南普洱茶多种晒青原料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的系统研究,明确了适制生普洱和适制熟普洱的加工品种(系)。 (二)系统研究了不同地区、厂家、年代、品种等600多份成品样的化学成分,规模化固态发酵普洱茶21个批次,分析了364个加工阶段样和144个具有代表性的普洱茶样品特征香气成分,明确了普洱茶风味品质成分的含量及特征性香气成分,明确了普洱茶主要化学成分与品质关系,建立了多酚类物质与品质关系的数学模型。 (三)创建了普洱茶微生物固态发酵理论体系,探明了有益菌种在普洱茶固态发酵的过程中不同层次、阶段分布的有益微生物种类和数目,建立了四种微生物快繁的方法模式,成功开发出4种应用于大生产的普洱茶发酵剂,在昆明、普洱、勐海、大理、文山等地成功用于大生产,应用企业比传统生产提质增效20-30%,累计创造经济效益5000万以上。 (四)系统研究了普洱茶加工技术,阐明了微生物、温度、湿度、原料及其水分含量等主要因素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探明了主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转化规律,获得了优质普洱茶加工的技术参数及理化指标。 (五)阐明了原料与成品普洱茶中多糖的化学组成、分子量、分子形态、抗氧化、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及降糖降脂等生理功能。明确了原料与普洱茶多糖的单糖组成为半乳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木糖和鼠李糖,摩尔比分别为23.6:5.9:24.2:1.1:1.8:3.2与26.9:3.2:19.3:5.5:1.3:2.7,Mw分别为16831和12190。 (六)研究了普洱茶中主要特征成分茶褐素的化学组成、降胆固醇、抗疲劳功能及其毒理学评价,证明了云南普洱茶中茶褐素属无毒级物质,具有较好的降胆固醇和抗疲劳功效。 (七)通过对普洱茶的理化指标进行系统研究,构建了云南普洱茶标准体系,形成了标准化的加工技术规程,制定出了云南普洱茶品质标准,研制了普洱茶散茶实物标准样和紧茶实物标准样。 (八)获得8项发明专利,构建了普洱茶核心加工技术知识产权。撰写专著5部,提出了普洱茶科学养生理论。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