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获奖名称: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辽宁省
- 获奖等级:
- 三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王子胜; 徐敏; 金路路; 吴晓东; 李瑞春; 韩晓军; 李书涛; 单莹; 朱鹤; 沈丹; 赵志强
- 关键词:
-
棉花;
高产高效;
技术;
栽培;
关键技术;
高效栽培;
技术研究;
管理;
高效;
关键;
高产高效栽培;
花;
栽培管理;
研究与应用;
研究;
高产;
- 第一完成单位:
- 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
- 获奖时间:
- 2016
- 项目名称:
-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辽河生态试验站建设
- 联系人:
- 阮芳
- 联系电话:
- 0419-2535968
- 电子邮件:
- lnsjzskjk@163.com
- 邮编:
- 地址:
- 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胜利路65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朝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北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朝阳市喀左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锦州市种子管理站; 葫芦岛市农业技术推广汇中心; 辽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农业技术推推广站; 吉林省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单位电话:
- 0419-2535948
- 传真:
- 0419-2535919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 摘要:
- 本项目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是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辽河生态育种试验站(2007-2015),国家棉花转基因重大专项《特早熟棉区抗病及转基因早熟棉新品种培育》(2008-2015)和国家863计划项目《特早熟强优势棉花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2009-2015)的重要研究成果。经过2008-2014七年的实施,研究配套示范推广了4项核心技术。
1.棉花优化栽培技术。重点完成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东北特早熟棉区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的影响”研究,确定了9.7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240kg/hm2的施氮量为东北特早熟棉区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完成了棉花优化栽培技术研究,确定了在7.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化控1次、尿素使用量0 kg/hm2、缓释肥使用量205 kg/hm2为辽河流域棉区最优组合。
2.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重点完成了棉花全程化学调控技术研究,引进了新型棉花生长调节剂“棉太金”、“AFD”和“全精控”,确定了全生育期3~4次化控的技术体系,在当地获得成功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3.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重点完成了棉花与花生、棉花与马铃薯间作复种胡萝卜、棉花高矮整枝间作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1)棉花与花生间作栽培技术模式。示范推广棉花与花生间作采用4:2、2:2和2:4三种模式,确定以棉花:花生=4:2的模式产值最高,每亩最高收益可达3060元,比清种棉花每亩增加经济效益500元。该模式于2008年试验成功后,在辽西地区已累计推广15万亩。
(2)棉花与马铃薯间作复种胡萝卜间作栽培技术模式。棉花与马铃薯采用4:2和2:2两种间作种植模式,马铃薯收获后,再种植1行胡萝卜。试验得知,该模式每亩经济效益达可达4600元。
(3)棉花高矮整枝间作栽培技术模式。该模式是在棉花进入盛花期后(7月中旬),采用人工剪去上部枝条的方式,构建行比为2:2或2:4、高度差为20cm左右的群体。通过人为干预,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性,从而提升棉花的产量和品质。试验得知,该模式可增产籽棉5.4~24%,皮棉12.5-24%。
4.棉花综合集成技术应用。2009~2014年,在辽西地区朝阳县、北票市、喀左县开展了“千(公)斤棉”高产创建活动六年,通过采用优良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全程化控、促早栽培、统防统治等综合集成技术,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其中朝阳县木头城子镇籽棉亩产2009年358.2 kg,2011年353.3 kg,两年突破350 kg;籽棉亩产2010年423.8kg,2013年412.8kg,两年突破400kg高产创建目标,创辽宁棉花籽棉单产历史最高纪录。三次获得国家棉花产业体系表彰。
该项目研究成果经总结,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篇,获省农科院优秀论文二等奖3篇、三等奖1篇。2014年12月30日,经辽宁省农委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