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蜜蜂多王群的组建和管理技术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与应用
- 获奖名称:
- 科学技术奖
- 获奖区域:
- 浙江省
- 获奖等级:
- 三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胡福良; 金水华; 郑火青; 朱威; 李新鑫; 姜全清; 符林杰
- 关键词:
-
技术;
生物学;
生物学特性;
管理技术;
蜜蜂;
管理;
多王群;
特性;
研究与应用;
组建;
研究;
生物;
- 第一完成单位:
- 浙江大学
- 获奖时间:
- 2010
- 项目名称:
- 多王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养蜂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联系人:
- 科研院
- 联系电话:
- 0571-88981082
- 电子邮件:
- kjccg@zju.edu.cn
- 邮编:
- 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388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浙江省平湖市种蜂场
- 单位电话:
- 0571-87951111
- 传真:
- 0571-88981358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浙江大学
- 摘要:
- 除了蜂群自然交替和极少数特殊情况外,一个蜂群中只有一只蜂王,这是蜜蜂生物学中的一条基本规律。本课题组采用生物诱导与环境诱导相结合的方法,在国内外率先成功组建了多只蜂王长期在同一产卵区内自由活动、正常产卵的意蜂多王群,同时对多王群组建后的饲养管理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开创了多王同巢越冬的成功先例,填补了国内外在此项研究中的空白,为多王群在养蜂生产和理论研究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本项目还对多王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多王群的饲养管理方法和在养蜂生产上的应用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多王群的组建能显著提高蜂群的总产卵力。三王群和五王群蜂王的平均产卵力分别是单只蜂王平均产卵力的222.94%和367.09%。多王群作为副群给生产群补群能显著提高蜂产品的产量,使蜂蜜增产12.2%,蜂王浆增产6.5%,并且多王群通过提供虫龄一致的子脾,显著地减轻了蜂农生产蜂王浆时移虫的劳动强度,因而在养蜂生产中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本项成果被同行专家认定为在同类研究中居国内外领先水平,其主要内容已编写入《蜜蜂生物学》全国统编教材。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浙江日报》、《浙江科技报》等对多王群技术作了专题报道,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受到专家和同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多王群的组建和饲养管理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课题组已在美国著名学术刊物《PLoS ONE》上发表有关蜜蜂多王群蜂王的生物学特征的研究论文1篇,在《Journal of Apicultural Research》上发表有关多王群组建和饲养管理技术的研究论文2篇,其中Sustainable multiple queen colonies of honey bees,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一文获得国际蜂联授予的2009年度Eva Crane奖。本课题组成员曾就本项目研究成果在第9届亚洲养蜂大会和第41届世界养蜂大会做口头报告,在国际蜂业学术界引起强烈关注和高度评价。另外,课题组还在《昆虫学报》、《中国蜂业》等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从2005年开始,课题组通过多种方式将多王群技术推广到了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