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福建山樱花野生群落特征与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 获奖名称:
- 科学技术奖
- 获奖区域:
- 福建省
- 获奖等级:
- 三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陈璋; 吕月良; 施季森; 苏倩; 蔡幼华
- 关键词:
-
福建山樱花;
野生;
群落;
分析;
遗传多样性分析;
山樱花;
群落特征;
遗传;
福建;
樱花;
多样性分析;
遗传多样性;
花;
山樱;
研究;
多样性;
应用研究;
特征;
- 第一完成单位:
- 福建省花卉研究中心
- 获奖时间:
- 2007
- 项目名称:
- 福建山樱花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及其遗传变异的研究
- 联系人:
- 陈邦辉
- 联系电话:
- 13705092328
- 电子邮件:
- 邮编:
- 地址:
-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铜盘路6号农晃大厦5楼
- 合作完成单位:
-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所
- 单位电话:
- 0591-87800562
- 传真:
- 0591-87875315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福建省林业厅
- 摘要:
- 1.简要技术说明:
(1)调查了福建山樱花及其近缘种在闽、浙、赣、粤四省分布,发现调查区内的福建山樱花及其近缘种多为小乔木至中乔木,少数为灌木,分布较广泛且零星,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生境十分脆弱,利用效率极低。
(2)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福建山樱花野生群落的区系组成和群落特征。福建山樱花所在群落植物中热带成分均占显著优势,群落垂直结构简单,以中、小乔木和灌木为主,层间植物较少。群落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点,但群落中福建山樱花呈明显的衰退状态。
(3)首次应用SSR分子标记从分子水平研究了福建山樱花的遗传多样性,发现福建山樱花物种内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内的遗传变异高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且野生群体杂合体略多。SSR分子标记能较确切地显示了福建山樱花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间、群体内的遗传分化,并较好地区别主要观赏性状的表型差异。
(4)详细比较研究了福建山樱花主要观赏性状的表型多样性,发现福建山樱花不同群体间以及同一群体不同个体间叶形、叶尖、叶缘、叶片长宽比等均有明显差异,花朵颜色以红色为主基调,有粉红、绯红、洋红、猩红、淡紫红、紫红、深紫红等多种,个体间差异明显。
(5)系统研究了福建山樱花天然居群的表型变异,发现福建山樱花天然居群内的变异远大于居群间的变异,居群分化较小。而相关分析表明,福建山樱花的花色、花量与经度、纬度间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花瓣宽与纬度、海拔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花色、花量与年降雨量极显著相关;花量、花瓣宽、开花习性与年日照时数显著相关;花瓣宽与年均温、无霜期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存在较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
(6)建立了福建山樱花种苗嫁接、扦插和茎尖离体繁育技术体系,掌握了福建山樱花嫁接繁殖、扦插繁殖和组培快繁三种繁殖方法的关键技术,并总结出相应的繁育技术体系,可满足福建山樱花野生资源保护和优良品种应用推广需要。
(7)引种了一批福建山樱花及其近缘种和品种,并从中选择出福建山樱花雾社种和八重绯寒樱两个适宜南方夏季高温地区种植推广品种。它们都具有生长快、开花早、花色艳、花量大、分枝多、株型圆整、较耐热以及抗逆性强等特点。
(8)首次建立了福建山樱花种质资源圃,提出了以花色、花型、开花习性、树冠形态和花量为主要选择因子的福建山樱花育种目标,并筛选出适A05/13、W05/11、Z/L24、Z05/02、06S01和W05-28等6个优良株系。
(9)探讨了福建山樱花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种质创新与选育种策略,并提出了相应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种质创新与选育种策略。
2.应用前景:
福建山樱花具有开花早、花期长、花型独特、花色鲜艳、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优点。近年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许多地方先后将其列为城乡绿化美化的推广树种,市场需求急剧增长。但现有市售的福建山樱花绝大多数为山采野生个体,不仅严重地破坏了本已稀少的野生资源,而且质次价高,移栽成活率低,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本项目选择出八重绯寒樱和台湾雾社种2个福建山樱花优良品种(系)和6个优良株系,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种苗繁殖和栽培技术体系,有效地解决了福建山樱花野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根据目前全国各地的需求情况及苗木保有量分析,近10年内对福建山樱花的需求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繁育、种植福建山樱花预期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