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连栋塑料温室优质、高效的蔬菜品种选择、茬口安排及栽培模式的中试示范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区域:
上海市
获奖等级:
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
郁樊敏; 高文琦; 沈根祥; 叶海龙; 丁国强; 余纪柱; 匡开源; 孙卫平; 陆亦农; 潘龙金; 张彩峰; 郝春燕; 王伟明; 唐益其; 顾卫红; 周惠兴; 俞布雄; 封桂兴
关键词:
温室栽培模式茬口安排蔬菜品种栽培示范选择茬口优质连栋塑料温室塑料高效蔬菜品种中试模式连栋塑料温室品种选择
第一完成单位: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获奖时间:
2003
项目名称:
联系人:
丁国强
联系电话:
021-64217963;64217288
电子邮件:
dgq@citiz.net
邮编:
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628号
合作完成单位:
上海市农科院环科所; 上海市农科院植保所; 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 上海市动植物引种中心; 浦东新区蔬菜技术推广服务站; 松江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上海市宝山区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 闵行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 青浦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奉贤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嘉定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单位电话:
021-64052259
传真:
021-64013659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上海市农委科教处
摘要:
  连栋塑料温室优质、高效的蔬菜品种选择、茬口安排及栽培模式的中试示范   项目实施总结   连栋塑料温室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本市蔬菜设施发展的重点,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难题需要解决,在此情况下农委重点攻关项目管理办公室下达了《连栋塑料温室优质、高效的蔬菜品种选择、茬口安排及栽培模式的中试示范》项目。在上海市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的统一领导下,经过项目成员单位三年的共同努力和认真实施,已全面完成了计划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经济和技术指标。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面完成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   1、2002年项目在浦东新区、松江区、闵行区、奉贤区、宝山区、嘉定区、青浦区七个区落实示范基地15个,连栋温室实施面积383亩,占全市连栋温室总面积的20.9%,超额完成了10%的计划指标。   2、2002年示范基地连栋温室平均亩产值达到12700.3 元,比单栋棚平均亩产值7637.9元增加66.3%,超额完成了30%的计划指标;扣除必要的生产成本后(包括种子、农药、肥料、覆盖材料以及水电费等),连栋塑料温室实现了净收入7118.1元/亩,比计划指标6000元/亩,增加1118.1元/亩。   3、项目开展三年来,筛选了适宜连栋温室生产的番茄、黄瓜、西甜瓜、芹菜、萝卜、耐热青菜为主的蔬菜品种约30多个,普遍具有适应性强、优质、高产等特点,满足了连栋塑料温室蔬菜生产中对品种的需求。   4、在众多茬口模式中,选择了以黄瓜、番茄、西甜瓜、叶菜为主的茬口模式10多个,其中典型茬口7个,在生产中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   5、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依托市农学院环科所的科技优势,对基地灌溉水中重金属含量和CODCr、土壤重金属和硝酸盐含量进行了检测,除极个别园艺场在单项指标上有超标现象之外,其他各项指标都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环境要求,依据2001年中期对基地蔬菜产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实施基地生产的蔬菜达到了绿色食品A级标准。   二、抓住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促进项目的稳步开展   (一)、优良、高效品种的选择与应用   针对连栋塑料温室空间大,光照较露地弱,夏季棚内温度高,整体保温性能较单栋大棚差等特点,筛选了以番茄、黄瓜、西甜瓜、萝卜、芹菜、耐热青菜、生菜等一大批适宜连栋温室蔬菜生产的品种,这些品种都具有适应性强、优质、高产等特点,并且已经在本市的连栋温室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1、番茄:适宜连栋温室的番茄品种有908、988、以及台湾圣女樱桃番茄。这些品种的基本特征有:属无限生长型,耐弱光、座果节位低,连续座果性好,采收期长,抗病、高产、果形好、耐贮运、产品商品性强等比较突出的优点。   2、黄瓜:适宜春季连栋温室栽培的黄瓜品种有:宝杂2号、宝杨5号等品种,这些品种都具有耐低温、弱光,雌性强,连续座果性好,抗病性普遍较强,产品商品性优,适应市场需求;适宜夏季连栋温室栽培的荷兰MK-160。其主要特点是:属欧洲光皮类型黄瓜品种,耐高温,全雌性,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   3、西甜瓜:适宜连栋温室栽培的优质西甜瓜品种有8424、拿比特、春丽和金辉一号等,基本特征是早春座果性强,瓜型好,糖度高,口感好,产量高。   4、叶菜:适宜连栋温室栽培的叶菜品种有:605、抗热青3号和华王青菜;抗热绿湖黑核西生菜、杂交高产油麦菜;青米苋、红米苋;大叶茼蒿;白利西芹、上农玉芹等叶菜品种,这些品种一般都具有生长期短,抗热性好,品质突出,产品商品性好,适宜连栋温室栽培。   5、其他蔬菜:日本天春大根萝卜、六叶齐香丝瓜、紫苏大叶、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等也是适宜连栋温室生产的蔬菜品种。   (二)、茬口选择,高效栽培模式   通过三年的试验、示范和探索,在众多的茬口模式中重点选择了在连栋温室生产中占有主要份额的四大类蔬菜品种的7个高效茬口模式加以推广。   1、以番茄为主的茬口   (1)、米苋-番茄-秋刀豆 作物 播种期 定植期采收期 亩产量(kg) 亩产值(元) 米苋 12/下~1/上 直播2/初始收 1805.20 3292.60 番茄 12月/上 2/上4/下始收 3698.5 4807.40 秋刀 豆8/中 直播/下~11/底 1287.25 3820.64 合计 6790.95 11920.64 注:番茄选用988。   (2)以夏番茄为主茬口 日本大根萝卜-番茄-青菜 作物 播期 定植期 采收期 亩产量(kg) 亩产值(元) 萝卜 1/10 直播 4/8~11 3106 3245 番茄 3/上 4/22 7/8~9 4203 6184 青菜 10/10 直播 3月始收 1495 1327 合计 8804 10756 注:萝卜选用天春大根萝卜、番茄选用908、青菜选用605。   2、以黄瓜为主的茬口   (1)、黄瓜-豇豆-荠菜 作物 播种期 定植期 采收期 亩产量(kg) 亩产值(元) 黄瓜 1/3 2/10 4/20~6/23 4050.0 4210.00 豇豆 6/19 直播 8/20~9/27 1500.0 3000.00 荠菜 10/6 直播 11/28始收 1300.0 2000.00 合计 6850.0 9210.0 黄瓜选用生长势强、雌花节位低,单株雌花率、结果率高,抗病性较强,商品性好的宝杂2号、宝杨5号;豇豆选用燕带豇;荠菜是裂叶荠菜。   (2)、黄瓜-黄瓜-黄瓜,三茬黄瓜的茬口模式,适用于基质栽培,关键在于夏黄瓜品种的选择:选用高温条件下生长良好的MK160品种和基质的消毒处理,消除连作障碍。 作物 播种期 定植期 采收期 亩产量(kg) 亩产值(元) 黄瓜 2/10 3/2 4/17~6/25 4500.0 10800.00 黄瓜 6/25 7/2 8/1~9/10 2500.0 6500.00 黄瓜 9/2 9/11 10/15~12/23 3500.0 7000.00 合计 10500.0 24300.00 黄瓜选用荷兰光皮黄瓜MK-160。   3、以叶菜为主的茬口   (1)、米苋-青菜-茼蒿 蔬菜名称 播种期 定植期 采收期        亩产量(kg)  亩产值(元) 米苋 2/11 直播 3/20~6/2 3020    5889 青菜 6/10 7/5 7/25 1500    2000 茼蒿 7/17 直播 8/25~12/上 3000    4000 合计                    6835     11889 注、米苋选用红米苋,青菜选用抗热青三号,茼蒿选用大叶茼蒿。   (2)、香菜-米苋-青菜-草头 蔬菜名称 播种期 定植期 采收期 亩产量(kg)亩产值(元) 香菜 3/15 直播3/1~5/20 486 1945 米苋 5/20 直播7/1~7/20 1000 1000 青菜 7/20 直播8/5~8/15 1500 1000 草头 8/18 直播10/1~翌年4/5 5165 6000 合计 8151 10145 注、香菜选用大叶香菜,米苋选用红米苋,青菜选用605。   4、以西甜瓜为主的茬口 作物 播种期 定植期 采收期 亩产量(kg) 亩产值(元) 甜瓜 7/下 8/上 始收10/中 1200 5280 黄瓜 10/中 11/中 始收2/中 4600 5400 西瓜 2/中 3/中 始收5月 2250 6750 合计 8050 17430 注:西瓜品种选用拿比特,黄瓜选用荷兰MUGE,甜瓜选用金辉一号。   (三)、绿色蔬菜栽培技术   1、基地选择及环境检测   绿色蔬菜生产首先生产基地环境必须满足绿色蔬菜生产的标准,为此,项目组对项目主要的13个实施基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环境检测。对基地土壤的检测指标有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包括Cd、Hg、As、Cr、Pb、Cu、Zn、Ni)和土壤中硝酸盐含量;对基地灌溉水的检测包括重金属含量和CODCR(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指标。检测评价结果显示:13个主要基地中土壤重金属P综合指数评价结果:12个未污染(背景值之内),1个轻污染(超过背景值),属于清洁和尚清洁;硝酸盐含量表现为连栋大棚内高于露地;灌溉水P综合指数评价结果:12个园艺场未受到污染,1个轻污染。项目示范基地基本都符合绿色蔬菜生产的要求。   2、增施有机肥及化肥的合理使用技术   项目组对各示范点提出:积极提倡使用各种有机肥,控制氮化肥用量,科学合理应用化肥。各示范点都认真贯彻以基肥为主的肥料使用原则,有机基肥的使用量平均在4000公斤/亩以上,如松江区实施基地有机肥亩用量平均6000公斤,肥料主要是“利江”有机肥和腐熟猪、鸭粪,化肥使用量从项目开始时的150公斤/亩减少到亩用量50公斤以下;浦东新区两个示范点每亩施腐熟塮肥5000~5500公斤,而化肥用量从原来的150公斤/亩减少为100公斤/亩。在化肥的使用中改变了过去氮化肥为主的不合理施肥方式,增加了磷、钾肥的使用,使氮、磷、钾的比例日趋合理。增加的磷钾肥主要有:三元复合肥、硫酸钾、氯化钾和过磷酸钙。由于肥料应用得当,有效保护了菜田生态环境,降低和延缓了土壤盐渍化的危害程度,提高了蔬菜品质。各示范点还积极应用植物动力“2003”,“天缘”有机液肥等新型叶面肥进行根外追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综合防治病虫技术及农药的安全使用   (1)、通过对示范基地各类茬口蔬菜的系统观察,掌握了连栋温室病虫害发生的基本情况和规律,为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连栋温室病虫害种类多达35种以上,其中病害近20种,虫害达15种以上。蔬菜灰霉病、菌核病、白粉病、病毒病和美洲斑潜蝇、蚜虫、叶螨、夜蛾类已成为连栋温室常见多发的四病四虫,每年发生为害程度也有差别。四病四虫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要点是:灰霉病、菌核病均属于低温高湿病害,发生期一般在每年的2~4月份;白粉病和病毒病全年发生可达9~10个月;斑潜蝇除在12月份尚未发现外,基本周年危害;蚜虫除8月(高温),12~翌年2月(低温)以外,叶螨除11~翌年2月(低温)外均可发生;夜蛾主要在7~10月发生危害。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已建立的蔬菜病虫测报网络进行病虫害的调查和测报,并印发病虫防治简报,对示范点及实施区提出病虫害防治的意见。   (2)、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①、合理轮作。示范基地在茬口安排上做到科学合理,避免连作,减少了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减轻了连作障碍。如松江区在实施过程中示范点土栽黄瓜作到三年不重茬,番茄两年不重茬。如需连作则要做好土壤和基质的消毒,一般采用高温灌水闷棚、福尔马林消毒、一次性换新基质等方法,减少了番茄灰霉病、疫病和十字花科根肿病等病害的发生。   ②、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应用防虫网栽培蔬菜,特别是在夏秋季种植叶菜时,采用防虫网覆盖,将害虫阻隔在防虫网外,减少了农药的应用,保证了蔬菜的质量。例如:2001年,松江示范点中防虫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效地防止了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的危害,减少了农药的防治次数和病毒病发生。 在实施基地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30多台,每台可控制30亩左右菜地,利用害虫的趋光、趋味、趋色、趋波性的特点来捕杀田间害虫,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减少了农药的应用。   利用生物防治措施:松江泗泾园艺场连栋温室黄瓜栽培中,黄瓜移栽后10天开始放养寄生食蚜瘿蚊8000只,并根据蚜虫发生情况共释放三次,在4月下旬蚜虫大量发生时,泗泾园艺场在基本不用药的情况下没有发生蚜虫为害,有效控制率在90%以上,既减轻了成本,产品又洁净,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③、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重视农药的安全使用   在示范基地大力推广BT、百草1号、米满、除尽等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严禁使用剧毒农药。在农药使用中具体指导菜农掌握合理的剂量、具体的用药浓度和安全间隔期等关键技术,从而提高了农药的安全使用水平。   4、示范基地质量保证、质量承诺、田间档案三项制度的建立   联合项目实施区县的蔬菜行政部门,抓好项目示范基地的标准化园艺场建设工作,要求各示范基地按照标准化园艺场的要求,建立质量保证、质量承诺、田间档案三项制度。特别是田间档案制度的建立,使每批蔬菜生产期间的用重情况、施肥情况和用药情况等农事操作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蔬菜产品的身份有据可查。基地与生产管理部门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提高了示范基地生产的蔬菜产品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5、加强蔬菜产品安全卫生检测   农药残毒的检测是保证蔬菜质量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在有条件的蔬菜示范基地经常性的开展农药残毒的自测工作,对基地生产的蔬菜在上市之前利用残毒速测仪进行农药超标情况的检测,保证了上市蔬菜的安全和卫生。如宝山区示范点对每批上市蔬菜都进行农药残毒验测,验测样品500余份,产品合格率100%;闵行区鲁汇园艺场从2002年初至今上市三林交易市场和六里成山交易市场的所有蔬菜都通过检测,从2002年4月起每月还送25只样品到正义园艺场集中测试;马桥园艺场蔬菜在上市前由区蔬菜中心及该场自行检测,由区蔬菜中心监督执行,所有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四)、土壤盐渍化防治技术   设施内的土壤盐渍化是蔬菜生产的一项难题,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对防治连栋塑料大棚内的土壤盐渍化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探索,取得了新的进展。   1、灌水洗盐技术   灌水洗盐被证明是一种较为经济和切实可行的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措施。一般在每年的6~8月间,利用茬口的空隙,对有土壤盐渍化的连栋温室进行大水漫灌,让水浸没土壤表层,时间3~4天,使土壤表层的盐份随水下排,减少土壤耕作层中的盐份,使后茬蔬菜长势良好。   2、推广应用滴灌,减缓土壤盐渍化进程。浇灌土壤容易板结,在毛细管作用下,盐份上升造成土壤盐渍化。滴灌保持土壤疏松,盐份不易上升,在2000年9月10日,松江区蔬菜技术推广站对同时建棚的多个园艺场盐渍化程度取样分析,证明使用滴灌后土壤盐份总量比未用滴灌的盐份总量减少48%左右。   3、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防治土壤盐渍化   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有机胶体的含量,从而加强对盐份离子的吸附,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对松江泗泾园艺场的调查显示:2000年该场有机肥总投入量较1998年增加了102%,超过松江区各大园艺场同期平均施用水平48%,而化肥总投入量较1998年减少了61%,低于松江区各大园艺场同期施用水平64%,该场土壤盐渍化程度测定指标(盐份总量、Cl^-、SO_4^(2-)、和NO_3^-)与松江区其它园艺场测定指标平均水平对比来看,盐份总量较平均水平低27%,Cl^-含量低5.6%,SO4^(2-)含量低45%,NO_3^-含量低37%。   4、有机生物肥配比实行槽式或垄式栽培,防止土壤盐渍化   有机生物肥配比实行槽式和垄式栽培技术是浦东新区蔬菜技术推广服务站独创的一项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新技术。方法主要是:在连栋温室内作畦或开槽,在畦内或槽内填入由客土、有机肥、珍珠岩等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的基质进行蔬菜栽培的措施。生产应用表明:有机生物肥配比实行槽式和垄式栽培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已在浦东的许多园艺场应用。如锦园园艺场,几年来采用有机基质垄式栽培技术,一年采用黄瓜-樱桃番茄-黄瓜茬口,亩产值达到了21611元,产量达12385公斤。   (五)、优质蔬菜的市场营销技术   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对蔬菜的市场营销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鼓励实施基地进行蔬菜产品的商标注册,实行品牌销售、定单销售等多种灵活的营销方式,开拓蔬菜销售市场。实施基地分别注册了“金篮子”、“宝杨”、“锦园”、“绿欣”、“锦菜园”、“丰禾”等商标,在市场上确立了信誉,提高了知名度。开展定单式销售和直供、直销,如宝山的“金篮子”、“宝杨”品牌蔬菜已拥有为民、大润发、欧尚、联华、顶顶鲜、易初莲花、邦德中学、区政府机关等11个配销市场,并对上海大学、公安大学、海关大学、丰华中学、市北中学、金桥理光公司、华虹公司、思达可、嘉定南翔食品厂、大娘水饺、二纺机等20个单位进行直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金篮子”所在的金篮子园艺场,2001年10月作为“放心园艺场”,获得APEC会议接待宾馆配菜的任务,目前采用直供方式每天蔬菜供应量在16吨左右,年销售额达800万元。又如松江泗泾园艺场蔬菜品牌“绿欣”,常年供应品种70~80个,年销售量1000多吨,蔬菜礼盒年销售量为3000多盒。崇本堂有机蔬菜,以锦菜园为品牌,生产品种有樱桃蕃茄、日本甜玉米、黄瓜、绿叶菜等远销日本、香港及上海8家超市,年产值在200万元以上。   三、制定方案,加强培训,统筹协调,保证项目顺利开展   项目组依据分阶段、分步骤推进项目进程的指导原则,将每一年的目标和任务细化,通过对上一年实施结果的分析,制定下一年的实施方案,明确各项目承担单位在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目标,及时将实施方案分发到各实施单位。建立起较为规范的项目活动和管理制度,每两个月举行一次项目会议或基地现场观摩,交流各单位项目最新进展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群策群力加以解决;项目承担单位每半年写好一份项目实施小结,年终写好年度总结,及时上交主持单位;对项目资料的管理作到分层整理、保存,定期上交。对示范基地要求有专人作好田间档案的记载和保管工作,按年度上交各区县蔬菜技术推广站,整理后交项目主持单位,保证了项目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各承担单位联合种子、栽培和植保条线的科技力量开展了以“安全使用农药”、“农药残毒速测”、“杀虫灯使用技术”、“农业标准化知识”等为主题的科技培训班20多期,培训科技人员800人次,为项目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项目科技人员还不定期地深入示范基地,指导项目实施,提供有效地技术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由于项目参加单位中除了七个区蔬菜技术推广站之外还有农科院四个所,因此加强项目的统筹协调显得尤其重要,项目主持单位本着平等对待,相互谅解,优势互补、责任明确的指导思想,与各单位加强交流和沟通,认真听取项目参与单位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议,发挥好项目参与单位自身优势和开展项目的积极性,将十二个项目单位凝聚成了一个有力的整体,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一)、显著的经济效益   1、蔬菜总产量:项目实施三年来,项目示范基地共生产优质蔬菜6154.6吨。(计算依据:三年亩产量与面积乘积之和)   2、总产值:项目三年共实现总产值1187.3万元,其中1999年7月~2000年6月产值207.9万元,2000年7月~2001年6月产值470.3万元,2001年7月~2002年6月产值509.1万元。(计算依据:三年亩产值与面积乘积之和)。   3、净收入(利润):项目三年共实现净收入662万元,其中1999年7月~2000年6月净收入108.2万元,2000年7月~2001年6月净收入264万元,2001年7月~2002年6月净收入289.8万元。(计算依据:三年亩净收入与面积乘积之和)。   (二)、明显的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基地连栋大棚面积已经占到全市总面积的20.9%,现在已形成并在生产上普遍应用的优良品种、高效茬口栽培模式,一系列的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和营销技术将成为本市连栋塑料温室生产的借鉴基础,示范基地将真正成为技术示范的窗口,发挥巨大的辐射作用,全面带动本市连栋塑料温室生产水平的提高。项目基地已经建成了安全优质蔬菜的供应基地,将长期为市民提供安全可靠的蔬菜产品。项目部分示范基地如松江泗泾园艺场,由于其拥有良好的连栋大棚设施和较高的蔬菜生产技术,已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市民假日旅游观光的场所,成为休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