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水稻新品种昆粳5号选育及应用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区域:
云南
获奖等级:
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
李荣波;魏世杰;马应从;赵国珍;张文志;李长亮;李昌远;田志敏;铁朝良;陈于敏;舒正参
第一完成单位:
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获奖时间:
2018
项目名称:
水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
联系人:
李荣波
联系电话:
0871-64150473
电子邮件:
lrb617@163.com
邮编: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环城南路701号
合作完成单位:
寻甸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嵩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单位电话:
0871-64150470
传真:
0871-64150470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昆明市科学技术局
摘要:
  “水稻新品种昆粳5号选育及应用”是自选项目,由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省内有关单位,选用优质高产耐寒抗病品种云粳12号与云粳16号进行配组,经过9年11代系统选育而成。2014年6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4018号。昆粳5号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建立州(市)、县、乡(镇)及示范户联动的推广方式,在品系形状稳定后,就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使应用面积得到迅速扩大。   昆粳5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产量高:在2011年、2012年云南省高海拔粳稻区域试验中,昆粳5号两年平均亩产557.3千克,比对照(合系41号)增产9.83%。2013年在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3.0千克,比对照(当地主栽品种)增产3.96%;二是抗逆性强、性状优良:昆粳5号在省区域试验中的13个参试品系中,穗长最长(平均穗长20厘米)、穗粒数最多(平均穗粒数153.4粒),抗倒伏性极强,在试验和生产上未出现过倒伏现象,且抗病性强。三是适应性广:适应我省海拔1600m-2000m稻区及周边省份类似稻区种植。四是品质好:2011年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检测的各项指标较好,稻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好,受到广大稻农和消费者的青睐。五是有利于机械化收割:昆粳5号抗倒伏力极强,在生产上未出现过倒伏现象;再加上落粒性适中(不易落粒),机械化收割田间几乎没有稻谷损失,是机械化收割的最佳品种。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创新: 1、原始品种创新,昆粳5号是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物合作选育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出糙率82.4%,精米率69%;   2、育种材料注重亲本性状的互补和有效的选育方法。昆粳5号母本是云粳12号,杂交组合为云粳4号//研系2057/合系30号;父本云粳16号,杂交组合为合系40号/合系34号//鹤16/鹤89-24。在亲本的选择时,注重云南地方品种(鹤16、鹤89-24)与日本粳稻软米品种(研系2057)间性状的互补,尽可能实现杂交后代的优势更明显,品种选育过程中以高产、品质、耐寒性、稻瘟病抗性“四特性”同步鉴定作为选种依据,提高适应性和抗逆性。   3、在污水治理方面的新探索:试验研究采用生物治理方法,漂浮栽培水稻治理入滇河道的污水,JF1(昆粳5号)作为试验品种,在试验中能够吸收污水中纯氮38.9千克/亩,吸收污水中纯磷2.5千克/亩,吸收污水中纯钾13.6千克/亩,吸收污水中砷6.85克/亩,吸收污水中铅34.2克/亩,吸收污水中镉1.2克/亩,吸收污水中铬51.3克/亩,治理效果明显。《漂浮栽培水稻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发表在《农业科技通讯》2011年第1期第34-37页。该论文获昆明市第十一届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4、冷凉稻区的高产、稳产及应用情况。2014-2016年昆粳5号在省内5个州市粳稻区累计示范推广53.85万亩,比当地主推品种(靖粳8号、凤稻23号、云粳31号等品种)平均亩增29.36千克,新增稻谷1581.04万千克,新增产值5533.64万元。昆粳5号稻瘟病抗性强、抗逆性强,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和生产的投入,对节本增效起到积极的作用。   昆粳5号的育成和推广应用,填补了昆明市23年来未育成水稻新品种和推广应用的空白(1991年原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昆粳4号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2016年昆粳5号在省内5个州市粳稻区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有效解决了云南部分冷凉稻区的高产和稳产问题,对我省乃至周边省份类似粳稻区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预计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昆粳5号将继续作为云南冷凉稻区及周边省份类似粳稻区的栽培品种应用于生产,将产生更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