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适合晚播和麦棉间套种植的小麦新品种中33的选育
获奖名称:
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奖
获奖区域:
中国农科院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
王洪森; 鲍思敬; 杨兆生; 闫 俊; 刘俊秀; 徐国贤; 张志华; 梁文科; 巩万魁; 武芝霞; 许红霞; 姚长兵; 强爱娣; 国淑惠
关键词:
小麦晚播选育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获奖时间:
1994
项目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邮编:
地址:
合作完成单位:
单位电话:
传真: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摘要:
小麦品种中33是1979年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于1985年选育而成。1989年通过河南省区试,1990年由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2年列入农业部粮棉油优质高产良种扩繁与推广计划。该品种属弱春性丰产优质早熟类型。适播期长,耐晚播:黄淮地区可迟至11月上旬播种。早熟高产:适期播种情况下,六月初成熟。迟播情况下,比一般品种早熟5-6天,产量接近正茬小麦,亩产可达350-450公斤。矮秆抗倒、株形紧凑,适宜麦棉间套种植。品质优良:白粒、角质,千粒重45克左右,容重800克/升。籽粒粗蛋白含量15.23%,湿面筋含量35.84%。抗病性好:经植保部门鉴定,对小麦条锈主要生理小种高抗-免疫,白粉病轻,对纹枯病、赤霉病也有一定抗性。本品种1993夏收面积487万亩,累计推广934.7万亩,增收小麦1.91亿公斤。按农业部“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不含下茬作物效益),获得经济效益7574.1万元,社会效益显著。 (资料来源:王洪森先生提供)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