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川党参规范化生产技术及质量评价研究
- 获奖名称:
- 科技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重庆市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彭锐; 李隆云; 马鹏; 孙年喜; 陈大霞; 王爱平; 伍晓丽; 袁江; 宋丹; 银福军
- 关键词:
-
党参;
规范化生产;
技术;
质量;
质量评价;
规范;
规范化;
川党参;
评价研究;
研究;
生产;
评价;
生产技术;
化生;
- 第一完成单位:
-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 获奖时间:
- 2010
- 项目名称:
- 川党参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及新品种选育研究
- 联系人:
- 科研处
- 联系电话:
- 023-89029013
- 电子邮件:
- 邮编:
- 地址:
- 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南山路34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单位电话:
- 023-62463806
- 传真:
- 023-62462019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 摘要:
- 川党参是常用中药材,药用兼食用,主要分布在渝东、鄂西、陕南等地区。本研究通过实地收集不同川党参产地的药材样品、土壤样品和气候数据,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分子标记等分析检测技术,分析研究了各川党参产地的药材质量、土壤营养状况和川党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地统计方法、灰色关联分析、多指标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建立了川党参质量的分析方法,并制定了质量标准,阐明了影响川党参质量的关键环境因子。2003年至2009年间,在川党参道地产地重庆市巫溪县进行了川党参规范化栽培技术系列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产地适宜性、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营养需求规律、播种期、密度、育苗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加工技术和储藏技术等,制定了川党参标准操作规程(SOP)和川党参药材质量标准。于2006年开始应用于川党参的生产中,至2010年2月,累计规范化种植面积20000余亩,培训人员300余人次。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立足生产实际,制定的操作技术规范切实可行,质量标准立足生产现状、可控且易操作。该研究制定的《川党参生产技术规范》、《川党参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川党参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川党参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四个操作技术规程和《川党参种子标准》、《川党参种苗标准》、《川党参药材质量标准》三个地方标准(报批稿),为川党参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生产技术规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川党参用途的扩大,川党参消费量大副增加,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作为食补佳品,广为食用,食用量已大大超过了药用量。据统计,党参国内年需求量800万~1200万千克,年出口量200万~250万千克,川党参约占40﹪,种植川党参显示了较好的市场前景。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是在各产地实地调查收集样品、数据,系统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按照本技术规范种植川党参比传统种植方法增产20﹪以上,可达120~150kg/667m2,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川党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山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