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金针菇保鲜及深加工技术研究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区域:
广东省
获奖等级:
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
吴娱明; 叶运寿; 刘学铭; 陈智毅; 施英; 郑列宜; 邹宇晓; 许喜佳; 廖森泰; 黄清华; 黄千军; 何勇军
关键词:
加工金针菇技术加工技术保鲜深加工技术研究深加工技术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
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获奖时间:
2010
项目名称:
珍稀真菌精华素保健食品研制与产业化
联系人:
叶运寿
联系电话:
0769-87916623
电子邮件:
xhyeys@public.dgnet.gd.cn
邮编:
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科苑城蛟平大道83号
合作完成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单位电话:
0769-87916623;87886223
传真:
0769-87920269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摘要:
  本项目根据金针菇鲜品仍具生命活力的原理,在低温(4~6℃)下,采用PE薄膜包装的金针菇,研究在带培养基与不带培养基以及在不同真空度下金针菇的保鲜期,发现半真空(-0.4~-0.6MPa)和带培养基有利于金针菇的保鲜。使金针菇的货架期从12天延长到30天,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对当前主栽的两个金针菇品种(白金针菇和茶茸)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分析了新鲜金针菇的含水量,干金针菇的灰分、粗蛋白、粗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发现白金针菇的粗多糖含量比茶茸金针菇高168.22﹪,总氨基酸含量白金针菇比茶茸金针高13.69﹪,18种氨基酸中有15种较茶茸金针菇高。其中精氨酸、赖氨酸分别高19.11﹪和25.65﹪。因此认为白金针菇较茶茸金针菇更适合进行深加工。   通过对金针菇进行系统溶剂分离纯化试验,采用系统溶剂法和色谱法研究金针菇的化学成分,从金针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种化合物,得到其标志性成分,为其深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和鉴伪技术的开发提供依据。关于金针菇的成分研究位居国内领先水平,而且金针菇的深加工技术体系完全可以用于其它珍稀菌类的加工。根据金针菇、虫草和灵芝等药食用途真菌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功能成分的特点,在对其主要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进行分析、提取、纯化和鉴定的基础上,以三种真菌为主要原料,优化提取其主要功能成分(组分),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开发具有益智和调节免疫功能的真菌精华素胶囊和咀嚼片,对促进人群健康具有一定的作用。通过对金针菇等食用菌的深加工,延长食用菌产业链,增加食用菌产业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