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热研一号、二号油绿苦瓜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利用
获奖名称:
获奖区域:
海南省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
杨衍; 刘昭华; 牛玉; 刘子记; 戚志强; 韩旭
关键词:
利用品种推广利用苦瓜选育新品种推广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3
项目名称:
联系人:
郑玉
联系电话:
0898-23300370;13976125610
电子邮件:
23300370@163.com
邮编:
地址:
海南省儋州市宝岛新村
合作完成单位:
单位电话:
0898-23300623
传真:
0898-23300440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来源网站: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
来源网址:
http://dost.hainan.gov.cn/
摘要:
  1、课题来源及背景   本项目来源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重点科技基金“苦瓜雌性系选育与杂种优势利用”( Rky0344)和“苦瓜优良新品种选育”( rykj008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苦瓜白粉病抗性评价、遗传分析及相关分子标记的研究”(PZS016)和“苦瓜抗白粉病性状评价及连锁AFLP分子标记的开发”(PZS016)、科技部星火计划“油绿苦瓜新品种热研一号产业化技术示范”( 2010GA800013)等多个项目的支持。   苦瓜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广,收获期长。在海南省苦瓜不但是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度淡蔬菜的主要种类之一,也是我国南菜北运基地的主要栽培种类,并且随着大众对苦瓜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充分认识,我国苦瓜生产迅速发展,栽培面积逐年扩大。2012年海南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省蔬菜播种面积224,968公顷,其中苦瓜播种面积15,734公顷。目前生产上苦瓜栽培品种混杂,杂种优势利用缺乏,丰产抗逆品种欠缺,另外,苦瓜以传统种植为主,缺乏科学种植意识,造成产量低,效益差,严重影响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制约着蔬菜产业的发展。因而选育和推广苦瓜优良新品种对海南苦瓜产业和蔬菜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技术原理   广泛收集评价国内外的苦瓜种质资源。采用田间农艺性状和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方法对收集保存的苦瓜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在此基础上选育苦瓜父本自交系和强雌性系(母本自交系),利用雌性系选育和杂种优势理论,选育新品种;根据品种特性开展相配套的栽培技术集成与优化并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2)品种特性   热研一号油绿苦瓜的特性:生长势旺盛,中熟,雌性强。瓜长28~32cm,瓜径5.8~6.5cm,果肉厚1.4cm,皮色油绿,条瘤粗直,耐热耐湿,抗白粉病。单瓜重400-500 克,亩产约3500 公斤。热研二号油绿苦瓜的特性:中早熟,生长势旺盛,座瓜能力较强,瓜长24~26cm,瓜径6.0~7.0cm,果肉厚1.5cm,单瓜重450~500 克,亩产4000 公斤,皮色油绿,肩部平整,肉质厚,耐贮运。耐高温高湿,抗白粉病。     3、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1)在国内首次构建苦瓜种质资源的AFLP 指纹图谱,同时开展与苦瓜产量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为新品种选育提供遗传基础。   (2)利用雌性系选育和杂种优势原理,采用地理远缘和形态差异选择亲本,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热研一号、二号油绿苦瓜。   (3)新品种推广过程中,与当地政府或企业合作采取集约化育苗和嫁接技术,减少枯萎病发生率,提高抗病性。   (4)通过筛选基质和营养液配方,初步建立苦瓜无土栽培模式,为扩大种植区域、质量安全生产打下较好的基础。   (5)在苦瓜设施栽培方面成功利用蜜蜂授粉技术,相对传统人工授粉节省人力,节约成本,显著提高单瓜重,改善营养品质。     (6)科研单位、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户密切合作,成功构建新品种推广利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网络,实现良种良法同步推广。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热研一号、二号油绿苦瓜”新品种已在瓜菜生产企业和种植农户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推广面积愈来愈大,获得了丰产、抗病和高效益的好结果。目前已经在海南、广东、广西等华南地区推广利用。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