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奶牛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的调控机理研究及其产品开发
- 获奖名称:
- 科学技术奖
- 获奖区域:
- 北京市
- 获奖等级:
- 一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王加启; 卜登攀; 魏宏阳; 周凌云; 刘仕军; 李树聪; 张瑞超; 付宝华; 杨鹏标; 郭宗辉; 付荣耀; 王铁柱
- 关键词:
-
开发;
油酸;
酸;
调控机理;
合成;
机理;
共轭;
奶牛;
机理研究;
共轭亚油酸;
调控;
产品;
奶;
产品开发;
研究;
牛;
亚油酸;
- 第一完成单位: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获奖时间:
- 2006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王加启
- 联系电话:
- 010-62815859;62815851
- 电子邮件:
- wang-jia-qi@263.net
- 邮编: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单位电话:
- 010-62815851
- 传真:
- 010-62895372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农业部
- 摘要:
- 共轭亚油酸(CLA)具有抗癌、增强免疫、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对数百种食品进行测定发现,牛奶等反刍动物食品是天然CLA最主要的来源。但是,普通牛奶每100ml只含有不足10mg的CLA,与人类食用后产生显著健康功效的需要量有很大差距。近十年来,CLA牛奶生产技术一直是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等国研究的前沿,但由于对牛奶CLA合成机理的认识不系统,至今没有开发出稳定优质的CLA牛奶产品。在“十五”国家奶业重大科技专项、农业结构调整专项和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奶业课题组从2000年开始研究奶牛CLA合成机理、CLA牛奶生产技术体系以及CLA牛奶产品特性等重大技术难题,经过数十名科技人员近6年的努力,形成了“奶牛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的调控机理研究及其产品开发”成果。
该项成果建立起适合批量分析的牛奶CLA定量检测技术和针对瘤胃主要氢化细菌的实时PCR定量检测技术,揭示了瘤胃微生物氢化不饱和脂肪酸产生CLA前体物质的规律,从分子水平阐明日粮鱼油和亚油酸影响乳腺CLA合成的机理,开发出日粮油脂优化组合、瘤胃发酵调控和奶牛个体筛选等提高牛奶CLA的单项调控技术,并集成为CLA原料奶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在不影响奶牛其它生产指标的前提下,将牛奶的共轭亚油酸含量从10mg/100ml左右提高到40mg~90mg/100ml。该成果还进一步研究确定牛奶CLA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和贮存期内稳定性良好,证明牛奶CLA能显著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并与世纪荣耀(北京)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制订了CLA牛奶生产加工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开发出了CLA纯牛奶产品,从2004年开始已经有近600吨产品在北京地区试销售,平均每吨比普通牛奶增加收益3000元以上。营养价值评价的结果表明,CLA牛奶与普通牛奶相比,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从70%降低到61%;高胆固醇源性脂肪酸(C12:0+C14:0+C16:0)的比例从45%降低到36%;在总CLA中,c9t11CLA的含量达85.6%。与化学合成的CLA相比,具有纯度高和未知因素少的优点。
近10年来,功能食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食品业的主要增长点,其发展速度是整个包装食品业的2~4倍。在欧洲功能食品中,功能乳品的比例平均为32%,法国更高达52%。2004年10月11日发布的“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白皮书显示,1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超过了50%,成人超重比例达37.1%,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高血脂和肿瘤等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覆盖率达95.5%,广大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已经开始从价格优先向质量优先加速转变。以本项成果为基础开发的CLA牛奶产品将以4亿城镇居民作为主要对象,以其中5000万左右的中高收入层作为重点,经过5年推广,有望培养出1000万左右的稳定消费人群,为提高国民健康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