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迄今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古果属”(Archaefructus)的发现
获奖名称:
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
获奖区域:
教育部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
孙革;郑少林;王鑫甫;周浙昆;季强
第一完成单位:
吉林大学
获奖时间:
2004
项目名称:
联系人:
冀慧聪
联系电话:
0431-5167024;5168996
电子邮件:
kjccgk@jlu.edu.cn
邮编:
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前进大街2699号
合作完成单位: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单位电话:
0431-85168996
传真:
0431-85168105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摘要:
以孙革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在我国辽西地区义县组下部首次发现迄今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古果属(Archaefructus,包括“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研究发现,“古果属”以其对折形成的心皮在茎轴上螺旋状排列、雄蕊成对状着生、具单沟状花粉等特征显示了其原始性。研究确认“古果属”为水生草本植物。 提出被子植物可能起源于现已灭绝的种子蕨类植物,并存在水生起源的可能性。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新建“古果科”,确认“古果属”为被子植物的“基本类群”。同时提出“被子植物起源的东亚中心”假说。 上述成果向以往传统的被子植物起源理论(如“热带起源说”等)提出了挑战,对促进我国及全球被子植物起源及早期演化研究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上述成果的论文曾于1998年及2002年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重视,“SCI”刊物引用40余次,部分成果还被选编在国内外相关教科书中。《科学美国人》杂志评论说,中国发现的古果属化石是“迄今保存最完整、时代最早的有花植物”。著名古植物学家、美国W.L.Crepet教授认为,这一发现“使破解一百多年来困扰我们的‘讨厌之谜'(‘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不会再超过十年”。 上述成果曾被评选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项目优秀成果”(2001)、“2002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排名第一),并入选“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第8项)和美国《发现》杂志《2002年百大科学新闻》(第57条)。2001年,孙革等又发表了《辽西早期被子植物及伴生植物群》专著,系统报道了“古果属”及其伴生植物群的组成、性质及时代,首次将我国东北地区早期被子植物划分为4个主要发展阶段; 此成果曾应邀在日本举行的《亚洲植物多样性国际会议》(IAPT,佐仓,2004)以特邀报告宣讲。国际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2003)认为:“辽宁古果的发现及这部专著的发表为中国人解决植物学界的重大理论问题做了重要贡献”。俄罗斯著名古植物学家M.Akhmetiev通讯院士认为:“这一论著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