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美国硬壳蛤的引种、人工育苗及养殖
- 获奖名称:
- 科技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辽宁省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常亚青; 刘庆连; 王喜福; 孙茂盛; 王国栋; 宋坚; 丁君; 刘富伟; 陈勇; 宋立新; 李晓旭; 曹学彬; 李忠红; 尹东宏; 夏长革
- 关键词:
-
养殖;
育苗;
引种;
人工;
壳;
硬壳蛤;
美国;
人工育苗;
- 第一完成单位:
- 大连海洋大学
- 获奖时间:
- 2008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梁殿超
- 联系电话:
- 0411-84762652;13050590871
- 电子邮件:
- kyc@dlfu.edu.cn
- 邮编:
- 地址:
-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52号
- 合作完成单位:
- 庄河市海洋贝类养殖场
- 单位电话:
- 0411-84762652
- 传真:
- 0411-84762670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辽宁省教育厅
- 摘要:
- 项目开展了硬壳蛤的引种、驯化,硬壳蛤的繁殖生物学、种贝的促熟,催产、浮游幼体的培育、稚贝的中间育成和滩涂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等。通过几年的研究,突破了养殖关键技术,建立了一整套养殖技术。项目采取了边研究、边应用边推广的工作方法,在多家生产单位已开展了应用与推广工作,同时,在黄海北部、渤海沿岸分别开展了人工育苗、中间培育和滩涂养殖、池塘养殖中试。实践证明,该种完全可以在黄海、渤海正常生长、成活和开展大范围的养殖。2005年,本项目引种养殖的子一代可大规模用做亲贝,该项目组将进一步扩大其人工育苗和养殖规模,3-5年内,该品种将成为我国北方的另一国重要滩涂和浅海贝类养殖种类。
“美国硬壳蛤的引种、人工育苗及养殖”项目2001年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立项,计划编号为2001002。该计划项目属农业中的水产养殖范畴。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又称美国圆蛤、美洲帘蛤,原分布于美国东海岸。2000年由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引入并委托大连水产学院开展研究,2001年得到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的资助,主要开展了硬壳蛤的引种、驯化,硬壳蛤的繁殖生物学,种贝的促熟,催产、浮游幼体的培育,稚贝的中间育成和硬壳蛤的滩涂增养殖、池塘养殖等成套技术研究,为硬壳蛤养殖业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硬壳蛤人工育苗技术项目开展了硬壳蛤亲贝的人工促熟、催产、浮游幼虫培养、幼虫附着变态、稚贝培养等人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同时开展了温度、盐度和饵料对硬壳蛤幼虫生长、发育和变态的影响试验研究。探明了硬壳蛤幼虫适宜的培育温度、盐度范围以及适宜的饵料。项目累计完成育苗数量达2.3亿枚,超额完成计划合同规定的数量。
(二)硬壳蛤幼虫及稚贝生理生态的初步研究。1、对几种药物对硬壳蛤幼虫变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对硬壳蛤变态诱导剂种类和作用最适浓度以及最佳作用时间进行了初步探讨。 2、硬壳蛤稚贝附着基和多层附苗技术研究项目对硬壳蛤稚贝变态附着基和多层附苗技术进行试验研究。附着基分别采用黑色波纹板、透明波纹板、筛绢、塑料薄膜、扇贝养成笼托盘、网衣和细砂7种。结果表明:硬壳蛤在各种附着基上的变态率均比较高,除细砂外其它附着基的变态率都在50%以上,各种附着基的变态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黑波纹板(85.53%)、塑料薄膜(68.81%)、透明波纹板(68.54%)、扇贝网片(60.04%)、扇贝笼托盘(56.48%)和细砂(16.14%)。采用多层立体结构的附着基(即细砂除外的附着基)同细砂相比单位水体出苗量都有所提高。此外,对温度、光照和个体大小对硬壳蛤的潜砂影响、稚贝对干露和淡水浸泡的耐受能力、幼虫饵料种类、温度和规格对硬壳蛤的同化率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硬壳蛤稚贝的中间育成技术研究对硬壳蛤稚贝中间育成进行了试验研究。中间育成选择了池塘底播、池塘网箱、海区吊挂网袋和育苗池网箱等方式。
(四)贝类培育装置研究开发了人工控制的贝类培育装置,并申请了专利,获得了授权,提高了室内稚贝培育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五)滩涂和池塘养殖技术已经在黄海北部沿海滩涂、池塘以及渤海沿岸滩涂和池塘等不同场所进行了放养试验。结果表明,该种完全可在黄渤海正常生长和成活,在黄海北部沿海滩涂养殖20个月,平均个体壳长可达3.42cm,壳高3.82cm,壳宽1.95cm,活体重可达15.33g,而放养于池塘的个体,养殖24个月,壳长、壳高和壳宽的平均值分别达到5.50、5.00和2.94cm,平均体重为50.66g,其中最大个体为分别为7.54、6.00和3.54cm,体重为107.82g,成活率在95%以上。
(六)发表的论文及专利项目开展期间在《水产学报》、《中国水产科学》等国内权威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并获得1项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