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澜沧江巨魾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及流域增殖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区域:
云南省
获奖等级:
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
薛晨江; 郑爱武; 罗永新; 王烈恩; 李光华; 欧阳习斌; 孙昳; 张文学; 王文玉; 王海龙; 雷春云; 薛绍伟; 马建颜; 代方舟; 张正兴
关键词:
技术流域增殖澜沧江繁殖技术技术研究人工研究繁殖人工繁殖人工繁殖技术
第一完成单位:
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
获奖时间:
2016
项目名称:
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设备采购、运行管理及鱼类增殖技术研究
联系人:
崔丽莉
联系电话:
0871-68413866
电子邮件:
149792459@qq.com
邮编: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高峣66号
合作完成单位: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电话:
0871-64145331
传真:
0871-64164637
网址:
推荐单位(专家):
云南省农业厅
摘要:
  为研究解决澜沧江中下游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与华能澜沧江水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巨魾人工增殖技术研究”项目,研究目标是针对澜沧江的土著鱼类――巨魾开展人工繁殖和人工增殖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采捕野生巨魾并驯化养殖,解决人工繁殖、人工孵化的关键技术;通过改进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苗种培育技术,解决巨魾苗种规模化生产和培育过程中的技术难点;通过研究人工增殖放流技术进行流域增殖放流,达到增加自然水体中巨魾种群数量的目的。   巨魾是鲇形目鮡科魾属的一种鱼类,其物种分化过程中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有直接的关系,鮡科鱼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生境的特殊形态结构和生活繁殖习性,这也导致开展其人工繁殖的难度较大。本研究的技术成果――澜沧江巨魾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及流域增殖,成功攻克了巨魾人工繁殖技术难关。对魾属鱼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鮡科鱼类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巨魾是澜沧江中下游的旗舰物种,生态地位重要。在有巨魾原始分布的澜沧江江段开展流域增殖放流,可以有效补充和恢复巨魾自然种群,稳定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巨魾人工繁殖和流域增殖获得成功充分展现了水电开发和渔业科技人员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努力攻关的成果,为我省打造电力支柱产业提供了有利支撑。同时,渔获物可以提高沿江渔民经济收入,对稳定库区移民起到积极作用。   
相关成果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