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成果详情
南江黄羊高繁品系培育研究
- 获奖名称:
- 科技进步奖
- 获奖区域:
- 四川省
- 获奖等级:
- 三等奖
- 主要完成人:
- 王维春; 熊朝瑞; 贾旌旗; 张国俊; 陈瑜; 张红平; 蔡佳林; 谭玉祥; 彭小军
- 关键词:
-
南江黄羊;
培育;
品系;
研究;
黄羊;
- 第一完成单位:
- 南江县畜牧食品局
- 获奖时间:
- 2004
- 项目名称:
- 联系人:
- 王维春
- 联系电话:
- 0827-8269350;13320611086
- 电子邮件:
- 邮编:
- 地址:
-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春厂坝派出所对面
- 合作完成单位:
-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巴中市畜牧食品局; 四川农业大学; 南江县南江黄羊育种科学研究所; 四川南江黄羊原种场; 通江县畜牧食品局
- 单位电话:
- 0827-8269350
- 传真:
- 0827-8269350
- 网址:
- 推荐单位(专家):
-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
- 摘要:
- 1.任务来源
(1)立项背景:在 1983年四川省科委组织全省同行专家对《南江黄羊新品种培育》鉴定时,提出在南江黄羊新品种形成后,应着力开展品系繁育研究。鉴于高繁是肉用山羊品种最基本的特性,而繁殖力又属低遗传力性状,故率先开展研究。
(2)项即订期准备:在提出个展高繁(NP )系研究后,自1984年起,课题组就着手按高繁性状选择、保留、培育基础群,并于1990年10月组建了由5只系祖公羊、76只繁殖母羊构成的零世代基础群。
(3)连续列题加强NP系的培育攻关:为了加强高繁(NP)系的培育,在高繁零世代基础群组建的基础上,四川省科委围绕“八五”农业部《南江黄羊肉用新品种选育》课题,配套《提高南江黄羊高繁性能选育技术研究》专题,接着“九五”四川省科委又将南江黄羊NP系培育纳入研究内容,在“十五” 计划中四川省科技厅将《南江黄羊高繁品系培育》列入全省重点攻关课题。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本研究应用畜牧计业内肉用山羊育种及生产技术领域。根据动物遗传育种理论和家畜品种“群系继代选育”基本原理,采用“系祖建系、闭锁繁育”法,并应用“群内分组、组间轮回”的人案连续继代,逐步扩大群体,加大选择强度。
3.性能指标:
南江黄羊NP系的预期培育目标是:实现品系定型群繁殖母羊500只,品系类型群基础母羊5000只,达到经产母羊窝平产羔率220%;体尺、体重和产肉性能达到南江黄羊品种标准一级羊指标。通过实施,NP系定型群繁殖母羊达2290只,品系类群基础母羊达7790只,分别超计划358%和 190.32%;经产羊窝平产羔超预期指标 10.78个百分点。
4.与国内外问类技术比较:
南江黄羊NP系群体(1~5胎)平均产羔为 218.83%,在目前我国肉用性能最好的南江黄羊新品种的基础上提高24.21个百分点;比国际上公认的我国地方优良肉用马头山羊提高42.98个百分点;比国外优秀的肉用波尔山羊(BOER)提高36.98个分点。
5.成来的创造性、先进性
(1)在肉用山羊系统行种领域内,应用“群系继代,闭锁繁育”方法结合“逐代扩大群体、加大选择强度”的技术手段培育向山羊新品系尚属首例。
(2)在群系内创新地应用“群内分组、组间轮回”的交配方案,成功地解决了近交系数增量和繁殖力性状遗传进展缓慢的难题,获得产羔率世代平均改进量达8.11个百分点和经产羊的间隔缩短了112.6天,世代平均改进量28.15天的效果,在山羊繁均力的选择进展上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