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期刊论文 > 详情页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的大气颗粒物水溶性有机物对pH值响应特性研究

作   者:
覃园园肖康杨艳蓉秦娟娟周雪明郭送军陈荣志谭吉华余金兰贺克斌
作者机构: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pH大气细粒子北京
期刊名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基金项目:
PM2.5中类腐殖酸与金属元素的结合机制研究
利用柴油车精细化源成分谱优化颗粒物源解析
i s s n:
1000-0593
年卷期:
2020 年 06 期
页   码:
1668-1673
摘   要:
三维荧光光谱(3DEEM)是表征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物(WSOC)化学组成与官能团的有效工具,目前所报道的应用3DEEM分析WSOC仅局限于荧光强度及其指标研究。由于大气颗粒物pH值变化范围大(0~9), WSOC形成、传输和转化过程易受pH值的影响。因此,研究pH值对WSOC荧光特性的影响,对于加深了解WSOC的环境效应以及化学结构组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关于pH值对大气颗粒物中WSOC荧光特性影响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北京市大气细粒子中WSOC荧光特征,并着重考察WSOC在不同pH值(2~8)条件下荧光光谱特征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大气细粒子中WSOC荧光主要成分包括类腐殖质、类色氨酸和新生成有机物质。进一步研究发现, WSOC荧光峰位置、荧光强度和荧光指数对pH取值敏感。WSOC荧光强度在pH值为3左右时达到最大值,推测是羧基质子化达到最强的结果,然而,当pH值大于3时,荧光强度变化则呈现相反趋势,随pH值增大明显下降,可能是由于分子间与分子内的氢键作用增强造成的。另外,夏季WSOC类色氨酸荧光峰随pH值升高略有红移现象,表明分子结构中苯环增多,共轭度增加。相对于其他荧光物质,类腐殖质受溶液pH值影响更显著。通过对pH值与荧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 WSOC荧光基团结构具有季节性差异。pH值与自生源指数(BIX)呈显著负相关性,随pH值的增大明显下降。而pH值与Peak T/C(荧光峰T与荧光峰C的荧光强度比值)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随pH值的增大明显升高,说明低pH值不利于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腐殖化指数(HIX)和荧光指数(FI)随pH值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其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6~3.64和0.8~1.94。通过对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pH值是影响WSOC荧光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表征WSOC光学特性或其他性质时,还应考虑pH值对WSOC的影响。
相关作者
载入中,请稍后...
相关机构
    载入中,请稍后...
应用推荐

意 见 箱

匿名:登录

个人用户登录

找回密码

第三方账号登录

忘记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

必须为有效邮箱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6~16位数字与字母组合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信息补充